第1课时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知识清单全练科学设计对应梳理1、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2、我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3、作为人民我们平等的享有和的权力。
4、由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公民、的权利。
5、人民是区别于的概念,公民是概念。
6、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保障。
7、我国通过建立以为核心、以和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行使权。
答案:1、国徽2、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3、管理国家社会事务4、宪法最主要最根本5、敌人政治法律概念6、法律7、宪法立法保障司法保障8、审判基础闯关全练水滴石穿全面过关一、单项选择题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基础是()A、工农联盟B、工人阶级C、全体人民D、全体公民A 由我国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作出正确选择,我国国家的性质中明确指出:领导阶级为“工人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因此A选项正确。
10、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句话说明()①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③公民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的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C 本题考查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理解情况,只有对我国国家性质正确的理解,才能解答此题。
我国国家性质中涵盖以下信息: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我国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敌实行专政、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③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②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③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但不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④在我国,公民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本题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其一、公民的含义;其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其三、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弄清以上三个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③④说法错误可排除。
故选A。
12、“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这说明()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不存在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④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不必担心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 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万民尽作主人翁”,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以及我国的国家的性质,故选项①②符合题干,而选项③④本身观点错误。
因此A选项正确。
13、公民是指()A、遵守法律法规的人B、具有固定职业的人C、具有一国国籍的人D、年满18周岁的人C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某个国家的公民,不是看他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有固定职业,是否年满18周岁,而是看他是否拥有这个国家的国籍。
因而选C。
14、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是()A、刑法B、宪法C、民法D、行政法B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普通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因而,宪法必然是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15、近二十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确保了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这体现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制中的()A、制定保障B、物质保障C、立法保障D、司法保障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权利保障体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而题目“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所体现的明显属于立法保障。
16、在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享有()A、检查权B、监督权C、行政权D、审判权D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即人民法院有审判权。
二、非选择题17、从理论意义上讲,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而就一个从事具体对某一工作的人而言,例如从事个体经营的小王,他既是我国的公民,也是人民的一员。
所以,公民和人民没有什么区别。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2)请阐述你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不赞成。
(2)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民和公民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人民的含义;二是公民的含义。
18、2005年9月2日下午,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到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赔偿决定书》,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立即转账支付给佘256 994.47元人身侵权赔偿金。
此前,佘祥林已从荆门市京山县雁门口镇政府领取了20万元生活困难补助款。
佘祥林代理律师周峰称,该“生活困难补助款”带有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
与此同时,佘祥林自愿放弃对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其他赔偿请求。
9月5日,周峰告诉记者佘祥林案并未如人们想象的就此宣告结束。
目前,佘还将对京山县公安局提出国家赔偿。
申请补偿其在公安局所受身体、精神损害等。
根据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佘祥林获得赔偿金及继续提出国家赔偿是什么保护在起作用?(2)这个保障是由国家哪个机关来完成?(3)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你该怎样做?答案:(1)司法保护(2)各级人民法院(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解析:本题为材料解析题,材料中佘祥林通过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讨回公道,正是通过法律制裁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从而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与司法保障的含义相吻合,第一问迎刃而解。
材料中涉及到佘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因此司法保障只能由各级人民法院来完成。
第三问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
应对此类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认真阅读,对材料进行透彻的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年模拟全练努力攀升综合提升一、选择题19、(2007,河北廊坊)我国宪法第33条到第50条,全面详细的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负责对公民人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进行审判。
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其()A、立法保障、司法保障B、司法保障、经济保障C、经济保障、行政保障D、行政保障、司法保障A 题干中包含两个信息:其一,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二,宪法规定人民法院负责对公民人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进行审判。
这说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正与选项A 相符。
20、(2007 佛山市)我国不仅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写进宪法而且还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以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
这个权利保障体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A、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D、法律保障和道德保障A 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因此,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的内容必然离不开立法与司法,选项中BCD 与法律无关,只有A符合题意。
21、(2007,江苏南通)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权利的纸。
”之所以说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是因为()①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②宪法上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为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提供了基础和依据③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相应地规定了保障措施④宪法只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D 首先明确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明确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依据宪法制定。
这样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
22、(2008齐齐哈尔)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A、华侨B、美籍华人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正在读初中的少数民族的学生B 判断一个人是哪国公民,国籍是唯一标准。
ACD无论情况多么特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尽管是华人但其已加入美国国籍,因此B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五年中考全练实战演习勇夺第一23、(2006 兰州市,9,2分)在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有各种各样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A、家庭B、社会C、学校D、法律D 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因此我们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只能是法律保障。
24、(2007,山东济宁,7,2分)《物权法》从起草到审议通过前后历经14年之久,共收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一万多条;先后召开一百多次座谈会,并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六次审议,审议次数之多在我国立法史上是空前的。
这说明()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全体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④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的,而不是直接享有权利。
因此②是错误的,而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将包含②选项的ABD排除。
故选C。
探究创新全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下题蕴含的道理25、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共商国是。
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答案:(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在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解析: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一权力是宪法赋予的,而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