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最新护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9年最新护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9年最新护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什么是清洁、消毒、灭菌?清洁、消毒、灭菌是确保人群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物品通过适当的清洁和保养,可以延长其使用期限。

清洁: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以保持物品清洁的方法。

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发病。

如供病人使用的各种检查器械、治疗器械、被污染的物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使之不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

灭菌:灭菌是彻底杀灭物品上一切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的芽胞等。

如手术用的器械均须灭菌后使用。

2、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注意保护眼睛、皮肤,卧床病人要戴黑眼镜,或用纱布遮盖,嘱病人不直视紫外线灯源,身体用被单遮盖,以免引起眼炎及皮肤红斑。

(2)由于紫外线的穿透性差,被消毒的物品不能有任何遮蔽,应摊开或挂起,经常翻动,直接照射。

(3)照射前,病室应先做清洁卫生工作,因紫外线易被灰尘微粒吸收,应停止走动,减少尘埃飞扬。

(4)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灯管须轻拿轻放,关灯后如需再用,需间隔3~4min后再开。

可以连续使用4h。

但通风散热要好,以保护灯管寿命。

(5)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2 000h,应建立使用时间登记卡,达到规定时间的3/4时即应更换新管。

(6)对紫外线效果要经常进行鉴定,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

3、什么是无菌技术,其操作原则有哪些?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30min,要停止地面清扫等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符合规定,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过无菌处理方可再用。

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地方。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7~14d,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或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过无菌区。

无菌物品一经被污染或怀疑有污染,不得使用,应更换或重新消毒灭菌。

(6)无菌物品使用后,未经消毒处理不得重复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7)治疗室、配药室、操作间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

4、常用卧位及其意义是什么?(1)仰卧位:①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形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去枕仰卧可减轻症状)。

②休克时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③屈膝仰卧位:适于腹部检查或做导尿术等。

(2)侧卧位: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

(3)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腹腔、盆腔手术后或预防腹膜炎,以及某些面部和颈部手术。

(4)端坐位: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

(5)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检查,如脊柱手术、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

(6)头低脚高位: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用于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胆汁引流;用于产妇胎膜早破时,防止脐带脱出。

(7)头高脚低位:适用于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或开颅术后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8)膝胸位: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用于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

(9)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及妇产科检查等。

5、为病人翻身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一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应将病人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转,移动体位后,须用垫枕垫好背部及膝下,以维持舒适卧位。

二人协助翻身时注意动作协调、轻、稳2)翻身间隔的时间,视病情及局部皮肤受压情况而定,如发现皮肤发红或破损应及时处理,并增加翻身次数,同时做好交班。

(3)翻身时,若病人身上带有多种导管,应将导管先安置妥当,翻身后检查各导管不可扭曲,保持导管畅通。

(4) 为手术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是否脱落或有无分泌物,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再行翻身。

颅脑手术后,如头部翻动过剧可引起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压迫脑干而致突然死亡,故头部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颈椎和颅骨牵引的病人在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注意将受伤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6、褥疮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褥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

形成原因:(1)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

(2)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4)全身营养缺乏。

预防:(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经常更换体位,按时翻身,一般2~3h 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动作,以防擦破皮肤。

(2)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及时检查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澡,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4)增加营养的摄入。

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鼓励病人多进食水,不能自理者应及时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7、晨间、晚问护理的内容有哪些?晨间护理内容:(1)协助病人排便、漱口(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梳头、翻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擦洗背部后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

(2)整理床铺,必要时更换衣服和床单。

(3)观察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4)整理病床单元,酌情开窗通风。

晚间护理内容:(1)协助病人漱口(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洗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应清洗会阴。

进行预防褥疮的护理,并整理床铺。

(2) 帮助病人入睡。

睡眠是大脑皮质抑制的过程,充足的睡眠能解除身体的疲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病人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短,或易醒多梦,都可影响疾病的痊愈。

由于疾病造成的痛苦和焦虑不安,以及外界的各种因素干扰,都会影响病人睡眠。

为了帮助病人入睡,应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注意调节室温和光线,室内通风换气后可酌情关门窗。

也可帮助病人改换卧位,或给予少量热饮料等办法,促使病人入睡。

8、饮食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饮食可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3大类。

(1) 基本饮食:①普通饮食:适用于病情较轻、无消化道疾病或身体处于恢复期者,不必限制饮食; ②软质饮食:适用于消化不良、低热、咀嚼不便、老、幼、恢复期阶段;③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发热、体弱、消化道及口腔疾病、咀嚼不便;④流质饮食:适用于病情较重、高热、吞咽困难、口腔和消化道疾病者。

(2)治疗饮食:①高热量饮食: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烧伤、产后、肝炎、胆道疾病; ②高蛋白饮食:适用于长期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烧伤、肾病综合征、大手术后、癌症晚期;③低蛋白饮食:适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昏迷;④低脂肪饮食:适用于肝胆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及腹泻;⑤低盐饮食:适用于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压。

(3)试验饮食:①潜血试验饮食:诊断胃肠道有无出血,可作大便潜血试验;②胆囊造影饮食:高脂肪餐,胆囊造影时进餐油煎鸡蛋;③忌碘饮食:适用于甲状腺碘测定、碘治疗,检查或治疗前1个月忌食海带、紫菜、包心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9、做大便隐血试验前3天的饮食禁忌是什么?隐血试验是协助诊断有无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检查,因此,应嘱病人在检验前3天内禁食肉类、肝脏、动物血、绿叶蔬菜、含铁丰富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

可进食牛奶、豆制品、白菜、土豆、冬瓜、粉丝等食物。

10、鼻饲有哪些注意事项及如何确定胃管的位置?(1)插管动作应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3个狭窄处(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防止损伤食管黏膜。

(2)通过鼻饲管给药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注入。

(3)长期鼻饲的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

胃管位置的确定:每次注食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其方法:①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②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1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③用治疗碗盛少量的水,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11、脉搏短绌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测量方法是什么?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诊脉时,脉细数,且极不规则。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可发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

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临床表现:(1)症状:可有心悸、不安、头晕及晕厥等。

这是由于心房活动不协调,失去有效收缩能力,心房辅助心室充盈的作用降低,加以快而不规则的心室节律,引起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降低,造成循环障碍。

(2)主要体征:心律、脉搏完全不规则,脉率低于心率。

(3)心电图改变:正常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与形态不同、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常在Ⅱ、Ⅲ、aVF及V1导联中较清楚。

心室率快而绝对不规则。

QRS波群的形态可由于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有改变:一般心室率常在120~160次/min之间。

测量方法: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搏,两人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数1min,以分数式记录。

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如心率为120次/min,脉率为86次/min,则应写成120次/86次/min。

12、异常血压如何观察?血压可由于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动脉管壁弹性及循环血量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1)高血压:收缩压达到160mmHg(21、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12eokPa)或以上称高血压。

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等。

临床上,就血压增高而言,舒张压增高的意义较收缩压增高的意义为大,因为舒张压决定于动脉壁弹性所维持的血管张力。

(2)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其收缩压高于140mmHg(18、7kPa)而低于160mmHg(21、3kPa),或舒张压高于90mmHg(12、0kPa)而低于95mmHg(12、6kPa),定为临界高血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