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一、课题的提出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 ;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探索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
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研究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七、研究的策略1、研究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当今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2、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1)课内──训练朗读 A、保证示范性朗读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
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
"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
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B、利用插图看图朗读低年级课文,有着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易于观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
适时的运用插图配合朗读,会事半功倍。
既对学生进行了图文结合的训练,为以后看图写话也打下了基础,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C、配上音乐进行朗读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配一些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反复的配乐朗读、吟诵之中,达到了积累语言、训练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目的。
D、生动传神表演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
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话故事中……(2)课外──拓展朗读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
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
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
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
(3)开展活动──推动朗读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3、对促进朗读的相关元素的研究朗读教学与文本、生活、正确把握文本基调等方面息息相关,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元素研究透,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朗读。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二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10月)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6年4月)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课例、案例等资料,阶段性总结 .3、整理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职责课题负责人:彭小英(全面负责课题实施)课题组成员:彭水文、龚松英(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学员科研课题开题报告附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的调查报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的调查报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的调查报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
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特别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调查1:下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你最喜欢()A、同桌合作交流学习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学习C、把全班学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选择A的占39.4%,选择B的占32.4%,选择C的占28.2%。
具调查,尽管同桌或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人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调查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选择回答A的占71.8%,回答B的占21.1%,回答C的占7.1%。
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
调查3: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A、有B、没有C、无所谓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76.1%认为有,18.3%认为没有,5.6%认为无所谓。
虽然调查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有的分工。
但在实际合作小组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