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节教师采访稿

教师节教师采访稿

教师节教师采访稿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

敬爱的老师,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今天特别想念您!祝福您,亲爱的老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面是的教师节教师采访稿,欢迎阅读!【教师节教师采访稿一】Q:什么时候开始教师工作的呢?A:1980年Q:当教师的初衷是什么呢?A:1980年高中毕业后,为彻底改变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心中的阳光,我根基家乡,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

在村里当起了“孩子王”。

Q: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哪些开心和烦恼呢?A:在教学中,时时遇到开心和烦恼。

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总有一种欣喜。

特别是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时,看到自己的学生作文发表在《小学生学习报》时,无法抑制自己的开心。

当然有时也会让我头疼不已。

小明打架了;小华骂人了;最不喜欢的,他们又旷课了,玩水了,安全问题天天讲……Q:简单说说当教师以来的心路历程吧!A: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35年。

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偏远学校。

一开始学校里缺教师,先是包班,后上复式班。

这些年一直代课毕业班,担任了语文、品德、音乐、体育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

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县级科研型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另外还担任学校的教研工作以及学校少先队工作。

在35年风雨路上,我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着心中的一束阳光。

我植根乡土,与学校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翻开学生作业,可看出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

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

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我的心血和汗水。

我在农村小学率先成立了毕业班写作兴趣小组,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写作,改了写,写了改,还帮助学生打印,推荐。

几年来,先后辅导学生发表作文10多篇,辅导学生参加省级竞赛十多次获奖。

Q: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期望呢?A:我已经50多岁了,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

希望各级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体贴教师。

我将不惜余力地做好工作,献出余热。

谢谢!【教师节教师采访稿二】还有一周就是教师节,关于老师,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话题,而有人则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正值我国第三十个教师到来之际,黄江新闻从今天开始播出《红烛颂》教师节系列人物访谈,本期节目,我们首先走进中心小学从教16载的陈秀媚老师,关注陈老师三尺讲台的无悔人生。

1998年,陈秀媚怀揣着小时的梦想——做一名最优秀的小学老师——来到了中心小学!当时,学校分配她带六年级的数学和班主任。

没日没夜地工作,晚上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连课上的每一句话都事先预设好,哪里需要过渡,哪里需要加强,哪里需要弱化,纤毫毕现。

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地完美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每一步都想精益求精。

黄江中心小学陈秀媚:(参加工作)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就努力做好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我自己,比如在教学上,个人进修方面呢一直都在努力。

由于父母要经常忙于工作,一些学生就出现了偏科及学习懒散等情况,作为班主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作为教师必须面对并突破的使命!她想,唯一出路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肩负更多的角色。

于是,她利用中午的时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利用放学或者周末的时间,到处进行家庭走访,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将这些困难进行分门别类地,然后再逐个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成绩慢慢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变强了,兴趣也变浓厚了,家长也放心了。

黄江中心小学陈秀媚:刚接手(班级)的时候有小部分学生成绩是比较差的,慢慢的经过两年的努力在上个学期的考试都能及格了,在课堂上关注他们,在课后也要进行一些辅导这是很必要的,同时也有跟家长进行一些沟通,比如说孩子有进步了我们要及时表扬,还有他在课堂上表现出色了我们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

16年的风雨历程,16年的爱心守护,一轮又一轮的学生来了又走,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陈老师也收获了市优秀教师、市教育科研先进教师、市教学先进个人及市第一批小学数学教学能手、镇课堂改革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

同时,由其撰写的各类数学论文也多次在市里获奖并刊登。

回顾来时路,陈老师说,三尺讲台,汗水铸就,但今生无悔!【教师节教师采访稿三】从1983年踏进市幼儿园的大门,高秀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当了十多年的教师之后,她1999年转到行政岗位,直至成为市幼儿园的园长。

看似不经意,岁月却已经过去了32年。

尽管经验丰富,对孩子也有着天然的爱心,高秀琴却连连感叹:现在的幼儿教师真是越来越难当了。

但在不少人眼中,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

只要把孩子哄好,不出事就行了,角色类似于专职的家庭主妇。

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高秀琴说,现在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除了从xx年开始按期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外,xx年教育部又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树立全新的儿童观和教师观,从政策和国家层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幼儿教师感觉压力大的,还不止这些。

“家长对幼儿园老师的期望值很高,认为老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

除了教好孩子,让他们吃好玩好外,还要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如果有了啥事情,一切责任都是老师的。

”高秀琴说,现在的年轻父母,基本都是80后,孩子也就成了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得不得了。

比如这学期新生入园,孩子要进教室了,妈妈却站在门口流眼泪。

老师除了要安抚孩子,还得安慰家长。

在园里教育照看孩子,是公众能看得到的幼儿教师。

但公众看不到的那部分,其实才是压力源所在。

高秀琴介绍,现在都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小学化的填鸭式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所以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决定了她们有干不完的活。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老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幼儿教育领域内,为孩子们进行活动设计、搞环境创设、撰写笔记或心得体会、给孩子填成长档案、自制玩教具等。

一些与之相关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幼儿教师还需要备课时,都会不自觉地笑。

但高秀琴认为,现在的幼儿教育,不提前做好准备就已经没有办法上课。

因为白天要进班工作,市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和业务交流等活动,只能放在下班后,只有这个时候人才是齐的。

如今的双独家庭,有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觉得力不从心,而一名幼儿教师得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

“我们对老师有严格要求,自己心情再不好,面对孩子都必须笑容满面。

老师再怎样辛苦,不能表现在孩子面前。

对那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高秀琴说“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是一个粉刷匠、油漆工、医生,或者营养保健师。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高秀琴提到,还有一个让幼儿教师觉得压力大的,是安全问题。

孩子入了园,年纪又小,老师再怎么小心,磕磕碰碰或互相撕抓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家长很不理解,老师也觉得十分为难。

“我们确实很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虽然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联系着千家万户,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

工作三十多年了,也慢慢习惯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幸福的职业,虽然辛苦,虽然累,但老师有老师的快乐。

”高秀琴最后补充道。

【教师节教师采访稿四】9月5日,星期六,胜利日阅兵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汉阴县漩涡镇乡村小学教师陈世辉,上午穿梭在县城的超市和文具店,下午四点提着大包小包赶上去漩涡的大巴车。

在凤凰山盘上盘下近两个小时,他才能抵达目的地。

与城里的教师相比,他的休息日每次都少去了大半天,还要付出往返50元的车费。

收假前一天,学校并不开伙,赶到学校后他常常吃碗泡面填饱肚子。

而这一次,学校恰好又停水了,他不得不到附近提点水回来。

农村的水电不像城区那么稳定,夏天经常会遇上停水限电的情况。

有些农村学校水质很差,教师只能购买纯净水饮用,但这样的水最终还是通过饭菜到了教师的腹中。

农村学校以前硬件条件差,信息化与城区学校差距大,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校舍都“壮观”了起来,汉阴还准备给每间教室配上电子白板,给每位教师配一台电脑。

陈世辉说,如果这些都逐步实现了,农村小学和县城小学在硬件上的差距就很小了,但其所占有的教学资源仍不可同日而语。

农村小学想出好成绩,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生活和教学条件差,教师都可以克服。

陈世辉觉得农村教师最苦的还是学生难教。

农村留守儿童多,几乎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

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比较差,而且农村家长的知识层次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整体上不如城里。

老师一边受学生的气,一边受家长的气。

在城区,家长辅导、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在农村,不管有没有能力,大部分家长都不愿给老师搭把手。

陈世辉说,城区的老师有时还批评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这在农村简直是天方夜谭。

很多农村家长的理念是——如果要我来管,国家养着老师干啥?在他们眼中,学校是人才流水线,这端送进材料,那端就要出来成品。

难教之处还在于难管。

教育还要不要惩戒?这是农村教师最大的困惑。

按照朴素的理解,学生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而纠正错误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仅靠谈心说服作用有限,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老师的头顶,但其判断标准非常模糊。

陈世辉说,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和理解,似乎只要孩子不高兴的就是体罚。

现在很多老师连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都不敢了。

但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对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煎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