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维修、验收作业指导书一维修流程1 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防爆电机维修工艺,适用于本厂的防爆电机维修。
2 电机预检外观检查:电机风罩、风叶、接线室等,对其完整情况或缺陷作好详细记录;初检用兆欧表摇测绝缘,检测其性能,初步判断其损害程度(检修或大修)。
必要时,进行空载试验,以确认电机三相电流平衡度、振动、轴承温度等。
3 电机解体拆去风罩和风叶。
再逐项拆除其它零部件(轴承端盖、前、后端盖等),对拆除的零部件应铲清污垢妥善保管;装好拆卸轴承的专用工具,均匀的加热,把轴承拉出,确认并记录型号;套上抽转子的专用工具,将转子从定子膛内抽出,并放置在专用的拖架上;检查定子或转子绕组损坏情况,记录详细数据(电机铭牌、绕组、铁心数据)。
测量并记录定子铁芯内径、转子铁芯外径、与轴承相配端盖内孔、与轴承相配轴颈等尺寸,如有缺陷应及时提出,确定处理方案;4 定子通过直接加热或通电加热法拆除旧绕组,测量线径和记录接法。
根据旧线圈的形状、尺寸和绝缘结构绕制新线圈。
进行软绕组的嵌线。
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接线。
接线完成后,进行耐压试验,三相电流平衡试验。
耐压试验:新电机标准试验值为:1 000 V+2倍额定电压,最低为1 500 V。
对完全重绕的绕组,采用全值试验电压。
对部分重绕绕组的试验电压值为新电机试验电压值的75%,试验前,对旧的绕组应仔细地清洗并烘干。
对新进电机验收时试验电压应为规定的80%(如认为必要应进一步烘干后进行)。
试验时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均匀地或以每步不超过全值50%逐步增至全值,电压从半值增至全值的时间应不少于10s。
全值试验电压值应符合规定,并维持1 min。
具体试验值如下:耐压试验合格的定子三相接头分别和变压器的三相接头连接,接通电源后,手拿一支一端有旋转铁圈的铁条,放入通电的定子内,如果铁条前端的铁圈能均匀的转动,表明新嵌入的线圈三相电流平衡,否则要重新检查定子内新嵌入线圈的正确性。
试验完成合格后焊接接线线头、绑扎、定子内线圈整形把定子送进烘干室进行预热去潮湿后对定子线圈进行浸漆把定子放入烘干室进行烘干5总装接好接线室确认新轴承合格,置于专用装置上加热,套入主轴两端;用专用工具将转子穿过定子膛内后,再在轴承上加上润滑脂;装上端盖、轴承盖、拧紧各部螺栓;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电机试车空载试车试验空载试车要使用符合使用条件的电压,试车时间不低于2h,用电流表测试三项电流,电流不超过额定值;三相交流电动机在三相电压平衡条件下,三相电流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相差5%。
•在电源电压及负载不变条件下,电流不得波动。
下井660V 不低于50MΩ;井上380V 不低于5MΩ三相电阻平衡试验由矿机电科协助进行,要求大于100KW以上,电动机做此试验,记录由机电科和厂质检员共同保存。
安装风叶、风罩盘动转子,应灵活,无任何异常;加热联轴器,套入转子传动端处。
6 验收检查验收,出具详细试验报告。
签发入井许可证二 维修质量要求及标准1 绕组,铁芯应清扫干净,通风道不堵塞,各部分结构均不得松动。
2钢片间压力及铁芯端部齿片涨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3绕组时,其导线规格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实用导线的直径和截面,不得小于国家标准。
4绕组的绝缘等级应不低于检修前的等级标准,外型尺寸必须符合绕组接线正确,牢固整齐,接头用焊接,引出线的使用必须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软导线,其断面符合原出厂要求。
5转子风叶固定要牢固,其几何形状安设位置及数量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6轴承密封及密封元件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电动机的机壳与端盖,不得有裂纹与变形;防爆电机外壳及接合面的修理,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8感应电动机定子与转子气隙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20%,同步电机不得超过10%,且在同一侧的两端侧的气隙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9螺栓、接线盒、吊环、风翅、通风网、护罩及散热片等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所更换的零部件要求使用同一型号,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代用是要经过论证,论证后使用做好记录,并做出特殊标记。
)10空载运转应平稳、可靠,无异常响声,无明显震动,震动最大允许值见下表:各紧固件及联结部分无松动现象,温度不应超过以下标准:防爆开关维修、验收作业指导书一维修流程1 范围本守则规定了防爆开关维修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厂的防爆开关维修。
2开关预检外观检查:开关壳体、防爆面、喇叭口、接线室等,对其完整情况或缺陷作好详细记录;初检用兆欧表摇测绝缘,检测其性能,初步判断其损害程度。
必要时,通过烘干室除潮,进行空载试验,以确认本体是否符合标准。
3、开关解体打开开关外壳,查看本体,将本体抽出,检查各部件完好情况。
4、本体更换损坏部件(真空接触器﹑变压器﹑换向器﹑停﹑启动按钮﹑中间继电器﹑插件)。
测试各部件性能。
电流过载试验电流过程由操作者进行、质检员监督,其过载电流不大于。
对地阻试验其阻值不小于20MΩ综合保护试验: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各项保护试验5、总装将本体放入开关壳体内,接好接线室,检查喇叭口、底托架等完好性。
6、试验维修完毕后,由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合格后进行试车—放电—验电—验收合格。
填写验收合格证,签发入井许可证。
开关维修流程图二维修质量要求及标准1矿用爆开关的各项触头、隔爆性能、参数必须符合国家检修标准的有关规定。
2外壳无变形,无开焊,无锈蚀,托架无严重变形,接地螺栓、•接地线完整齐全。
3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插入的深度不小于闸刀宽度的2/3。
接触面积不小于刀夹的75%,真空开关的隔离开关其开距及超程应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4电磁铁的短路环与磁铁扣合紧固,吸合状态下噪音,吸持线圈绝缘无损失,在额定电压的85%~105%。
之间,介质温度在25℃的条件下,1小时内温升不超过50℃。
5控制变压器的变化,符合设计要求,铁芯无松动、无局部过热,抽屉式芯架滑动灵活,机械闭锁可靠。
6主电路绝缘电阻值与500或1000V,摇表测得的数值380V及600V不低于5MΩ,1140V不低于10MΩ,用500V摇表测36V控制电路不低于MΩ。
7开关内警牌,绝缘隔离罩齐全、牢固。
各保护侧装置齐全且性能可靠,符合国家检修验收标准。
8操作手柄位置正确,扳动灵活,隔灯开关转盖与操作手柄之间,应有闭锁螺栓,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转盖打开后,不应合闸通电。
②转盖打开前,隔离开关必须处于分闸状态,并有合格的空气间隙。
③开关在合闸状态,扭盖不准打开。
三使用工量具扳手、综合试验台、摇表、万用表、游标卡尺、螺丝刀。
回柱绞车维修、验收作业指导书一、维修流程1 范围本守则规定了回柱绞车维修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厂的回柱绞车维修。
2 绞车预检外观检查,卷筒护罩、刹车护罩是否完整,底座是否变形。
对绞车整体进行清理。
3 绞车解体卸掉防护罩,拆掉绞车电机。
拆开闸座结构,检查其损坏情况。
用手盘动蜗轮减速箱轴,查看齿轮传动情况打开蜗轮减速箱观察口,看是否有油、内部配件是否有损坏。
如果各配件完好,传动无噪音,则需要给蜗轮减速箱加油如果传动有噪音,配件损坏,则需拆卸蜗轮减速箱卷筒部分拆卸:拆开大齿轮防护罩,同时查看压绳板是否完好。
卸下轴承盖上的螺栓,用拉出器将轴承座拉出,卸下大齿轮上的连接螺栓和定位销,用较长的螺栓将大齿轮顶出,压出卷筒轴,卸下挡油环和轴承,检查其部件磨损情况。
拆开蜗轮箱盖,将其移开,拿出过桥齿轮轴,将过桥齿轮和铜套拆开,再拿出蜗轮轴,拆掉调整盖、蜗轮轴承、轴承盖、密封圈、油封、小齿轮等零件,最后将蜗杆和轴承取出,检查其损坏情况。
对配件型号及规格做好记录。
4 总装装配程序按以上相反顺序进行。
5 回柱绞车维修流程图二维修质量要求及标准1卷筒不得有裂纹和变形,固定螺栓和油堵不得高出卷筒和外表面。
2钢丝绳的出口处,不得有棱角和毛刺,固定绳头不能锐角折曲,绳端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规定。
3闸带与闸轮皮用铜或铝铆钉铆接,铆钉深度不小于闸带厚度的30%。
铆接后,闸带与闸皮不得有间隙。
4闸把及杠杆不得有损伤或变形,须动作灵活可靠。
5各转动部位用销子连接的不能用螺栓代替,该用开口销的不能用其他代替。
6 蜗轮箱内过桥齿轮和小齿轮啮合,其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60%,沿齿长不小于50%。
7对蜗轮进行轴向调整时,要确保调整圈与蜗轮箱有~0.25mm的间隙。
8对蜗杆进行轴向调整时,使蜗轮和蜗杆啮合正确,蜗轮轮齿上的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70%,沿齿长不小于25%(跑合后),蜗杆螺牙的接触点其长度是整个螺牙长度的40%以上,且蜗杆螺纹接触点不应达到接近螺纹长度10%的螺纹入口端(即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在入口处不许有接触斑点)。
9卷筒大齿轮与过桥齿轮达到正确啮合,其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40%,沿齿长不小于50%。
10 电机轴与蜗杆中心线的同轴度不得大于φ0.32mm,两中心线的倾斜角不得大于40′。
11底座不得有开焊、断裂。
12各润滑部位应润滑良好,密封处不得有渗油现象。
13制动机构动作应灵敏,制动平稳、可靠,无卡阻现象。
14减速机构符合其完好标准。
15空载运转15min,绞车运转应平稳、可靠,无异常响声,电流正常。
各紧固件及联结部分无松动现象。
三维修注意事项1所有零件应清洗干净,严防铁屑等脏物带入。
2各零件结合面应涂以适量机油,以利装配。
3对于轴承和定位零件,应装到规定位置上,轴承宜用热装,不得硬打硬砸,在各轴承和齿轮内腔填入1/2~1/3容积的钙基润滑脂。
四使用工量具扳手、大锤、撬棍、游标卡尺、拔出器刮板输运机维修、验收作业指导书一、维修流程1 范围本守则规定了刮板输送机维修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厂的刮板输送机维修。
2 刮板运输机预检外观检查,看整体架子是否变形。
对设备进行外部清理。
3 刮板运输机解体拆掉电机部件。
卸下连接罩,将液力偶合器用拉出器顶出,检查其损坏情况。
卸掉护轴板、链轮组件(链轮、半滚筒、连接螺栓)、分链器、盲轴(轴、键、轴套、密封圈、油封、轴承座、轴承、压盖等)、小架子,检查磨损情况。
卸掉减速箱和大架子连接螺栓,将减速箱吊出,对减速箱进行解体检查,更换损坏件和修复破损件。
拆开紧链机构部件(外壳、闸带和制动轮)、压链器。
将拆下的各组件,再进一步拆成零件。
4 刮板运输机装配流程图二 维修质量及标准1机头架、机尾架与过渡槽的连接要严密,上下、左右交错不得大于3mm 。
2压链器连接牢固,磨损不得超过6mm ,超过时可用电焊或热喷涂方法修复,护轴板磨损不大于原厚度的20%。
3半滚筒、半链轮组合间隙应符合要求,在1~3mm 范围内。
4机头、机尾轴转动灵活,不得有卡碰现象。
5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磨损,链轮承托水平圆环链的平面的最大磨损,节距≤64mm 时,不得超过5mm ,节距≥86时,不得超过6mm (可用水平圆环链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