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小学生上学时间调查”调研报告4

“1小学生上学时间调查”调研报告4

小学生上学时间调查调研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学习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课外活动总量等,教育部及卫生部多次明确规定,“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至多不得超过6 小时,低年级还应适当减少”。

1998年又出台了《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4 小时,三四年级不宜超过5 小时,五、六年级不宜超过6 小时。

”同时规定:“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 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 小时,小学生应每天安排课间操,每周应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但近年来,小学生的在校时间、课外作业时间以及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揭示、呈现了令人惊讶的事实。

有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每天放学后用于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各种活动中排在首位,且时间与年级成正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的双休日也被大量的学习活动所占据。

2003年南京市对1144名小学生课后作息时间进行调查的结果则显示,有41.3%的小学生双休日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另有10.2%的小学生双休日学习时间甚至超过了20小时!用于学习的时间过长,自然挤占了学生应有的睡眠时间和体育运动时间。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小学生中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2/3的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因而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就显得很少。

甚至发现有7.3%的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莱阳市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这需要大规模的科学调查来说明。

具体来说,小学生在校时间有多长?早晨几点到校?下午几点离校?每日作业花费多长时间?每日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有多少自主支配的时间?影响小学生上学时间的因素有哪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整体上较准确地把握我市小学生上学时间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利益人群的真实愿望,从而改善相应的政策、出台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调查方法及问卷设计本研究主要调查三类人群,即学生、家长及教师。

以自编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搜集学生和家长信息,以到学校调研时,面对面的个人访谈来搜集教师的信息。

调查问卷的编制是本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们首先制定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

在学生问卷上,需要将学生的一天时间进行细致的划分,帮助填答者尽力给出准确的答案而不是模糊的估计。

在家长问卷中,询问学生和家长对于到校时间、离校时间的态度及其想法等。

学生问卷的分析变量主要有:地域(城区、郊区)、区划、学校类型、性别、年级。

家长问卷的主要变量有:地域(城区、郊区)、区划、孩子所在学校类型、职业、文化程度、与孩子的关系等。

教师访谈提纲分两部分,即教师本人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类型等。

教师访谈提纲,与学生、家长问卷的维度相照应。

三、抽样设计及调查实施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与不随机的目的抽样相结合。

家长样本的抽取基本与学生样本抽取的步骤相同,我们从每个年级所抽取的两个班中随机确定其中一个班作为家长问卷调查班,将问卷随机发给这个班里的25 名学生,由学生带回家交由家长填写。

这样,共抽取8 所学校,1200 名学生样本,600 名家长样本。

学生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采取实地发放的形式,调查员深入学校当场发放学生问卷,学生当场填写,根据实际情况由调查员对问卷做适当解释,当场回收。

教师的访谈是对该班班主任教师进行访谈,当场记录整理,并进行录音,以备存。

总计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回收1160份,占发放问卷总量的96.67%;共发放家长问卷600份,总共回收547 份,占发放问卷总量的91.17%;访谈教师25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 8.0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里,我们将这三部分信息进行综合呈现并给予分析。

第一部分:学生的时间安排及生存状态(一)学生在校时间长度1、从上表可看出,学生在校平均时长为9 小时,最小值为6.5小时,最大值为11.65 小时。

由此看出,,学生在校时长大大超过“不超过6小时”的规定。

通过学生问卷得知,,学生的休息和活动机会较少”。

在“中午是否做作业”这一项的回答中,二年级学生的回答是有时做,四年级是不做,到了六年级时则是每天都做!2、学生到校时间点由上表可知,学生平均到校时间为7.35(即7:21),众数为7.50(即7:30)。

最早到校的有时6.42(即6:25),最晚的为8点。

下表则展示选择不同到校时间的家长人数及百分比。

由下表可知,有78%的家长,孩子在7点半前到校,其中,选择7点及7点之前到校的家长占13.6%。

选择7点半至8点到校的只占11.8%。

3、学生离校由上表可知,学生平均离校时间为16.40(即16:24 分),众数为16.50(即16:30),总体符合北京市的相关规定。

(二)学生睡眠时间1、表2的“学生睡眠时长”结果来自家长问卷,有效数为522。

总体来看,学生的睡眠时间比较符合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小学生一日学习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一、二年级不少于10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9 小时的规定。

但是,仍有1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能保证9小时,最少的只有7.5小时。

如下表。

2、学生的睡眠时间点与睡眠时间相关,学生几点睡觉呢?如下表:大部分学生在8:30 至9:30 之间睡觉,但仍有9.4%的学生在10 点后睡觉。

3、学生的起床时间点学生几点起床呢?如下表。

学生平均起床时间点为6.43(6:25),最早有5 点多的,最晚的也在7.25(即七点二十分)由上表可知,有98.5%的家长报告孩子在七点以前就起床,16.4%的家长报告孩子是6点以前起床的,57.5%的家长报告孩子在6点至6点半起床,24.6%的家长报告孩子在6点半至7点间起床。

(三)学生校外时间由上表可知,学生在校外的平均时长为5.57小时,众数几与平均数相同。

其中最小值仅为3.09 小时,最大值为8.25 小时。

1、离家时间点由上表可知,有97.8%的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在7:30 之前就已离家出发去学校,其中有46.7%的家长选择了自己的孩子在7点或7点以前就已离家。

2、见下表,平均路耗(单程)为0.378小时,众数为0.29小时。

学生每天用于路上的交通时间平均为0.75小时,即45分钟。

3、平均作业时间时长百分比30分钟以下8.530分钟—1小时28.71小时—1.5小时32.71.5小时—2小时13.42小时—2.5小时7.92.5小时—3小时 4.73小时—3.5小时 2.33.5小时—4小时0.84小时—4.5小时0.24.5小时—5小时0.45小时以上0.4由上表可知,学生的作业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1小时与1小时—1.5小时两个时段。

但是1.5小时以上的也占相当比例,将近30%.4、自由支配时,上表中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是由校外时间减去家庭作业时间得到的,平均数为4.26 小时,众数为4.75 小时。

那么,学生可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多只有3小时。

5、学生周末的时间安排在所列出的11项活动中,看电视被选为是耗时最久的活动的比例最高。

其次是做家庭作业、户外活动以及上兴趣班。

这些活动被选中的比例均达到10%以上。

6、学生上课外班的情况及时间安排对于上课外兴趣班及提高班的情况,学生做了较详细的回答。

具体情况可参见附件1:学生问卷统计结果。

总体来看,完全不上课外班的同学只有33.9%,有66.1%的学生每周都要上课外班。

不上课外班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

第二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意愿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时间安排及生活状态的事实性信息的分析。

总体看来,学生在校时间长、校外自主时间少、到校时间早、起床时间太早。

那么,家长和学生对这种状态有无改变有愿望?如何改?(一)学生的意愿提出需要改变早晨到校时间的只有13.8%,86.2%的学生认为到校时间不需要改变。

就希望改变到校时间的学生来说,多数希望推迟到校时间,其所占比例为70.7%.。

在选择想要提前到校的学生中,理由最多的是认为可以增加学习时间,比例为51.5%;在选择想要推迟到校的学生中,其理由最多的是想睡个好觉,比例为32.1%。

(二)家长的意愿1、需要调整到校及离校时间吗?总体来看,大部分家长认为不需要调整学生的早晨到校及下午离校时间。

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从地域划分来看,家长普遍认为需要将学生的上学时间推迟,且城区学生家长的需求度高于郊区学生的家长;还有家长普遍认为需要将学生的放学时间推迟,且城区学生家长的需求度高于郊区学生的家长,而六年级是个特例,大部分城区与郊区的家长都认为需要将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

从学校类型来看,家长普遍认为需要将学生的放学时间推迟,且较好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度高于一般学校的家长。

而六年级是个特例,大部分较好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学生家长都认为需要将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这与六年级学生现在离校时间过晚有关。

那么,家长认为在正式课程结束后学生在校活动安排的有什么意见呢?总体来看,家长更倾向于由教师来安排和带领学生的课后活动。

如下表。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更倾向于依靠教师以辅导或授课的方式安排学生的课后活动;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上的家长逐渐倾向于发展孩子的兴趣或提高孩子的特长;文化层次在本科以上的家长则更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

(具体数据请参见“附件2: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接送孩子对有工作的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

那么,家长需要安排校车来接送孩子吗?统计结果显示:有67%家长赞同设立校车。

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城区家长对设置校车的赞同度低于郊区家长。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城区和郊区的(具体数据请参见“附件2:家长对设置校车的赞同率逐渐提高,反对率逐渐下降。

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三部分:教师生活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看法学生在校时间较长,那么,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又如何呢?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对学生生活及时间的安排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下面是我们对25位教师的访谈结果。

(一)教师对自己工作时间及生活状态的描述这几所学校规定的教师到校时间一般在7:00~7:40左右,离校时间在16:30~18:00左右,因而教师一天的在校时间约9~10 小时。

由于受到居住地远近以及交通状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早上不到7点就得从家中出发,部分教师的离家时间甚至在6点一刻左右,而晚上18:00前后才能回到家中,有的到家时间甚至晚至19:30。

因而,小学教师每天的在校时间普遍超过了10个小时,个别教师甚至接近12个小时。

所访谈的大部分教师都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太长,身心俱感疲惫。

“对学生来说放学就意味着可以离校了。

而对老师来说,放学只是指当天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放学以后老师还要检查卫生或是检查教室情况等才能离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