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参考书目与网站

传播学参考书目与网站

陈力丹老师推荐传播学参考书目及网站- -传播学参考书目及网站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陈力丹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导;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地址:北京朝阳区华威西里8号楼一单元301邮编:100021关于增删的理由:“网站”主要是增加,从现在的14个增加到55个。

“参考书目”删掉了本科生传播学教材,以及一些显然属于初级知识类的传播学书籍,因为这是博士生阅读的书目,要显示出对博士生要求的较高学术层次。

增加了马克思主义(这是现在必须强调的,故放在前面)、传播学研究范式、技术主义学派、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社会传播、符号学、传媒伦理与法、消费文化等等内容。

另外,考虑到新增的广告、摄影的研究方向,增加了广告、视觉传播两方面的书目。

总数从原来的38种,增加到46种。

增加的书目标出“▲”。

陈力丹4,17原件:新闻传播学术网站: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CDDC新华网•新华传媒:人民网•人民传媒:千龙网•千龙传媒:传播研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紫金网:文化研究:世纪中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编辑和出版人Poynter新闻研究中心新闻博物馆传播学书目:《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年《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4年《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新闻:政治的幻象》,[美]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年改后件:新闻传播研究网络资源(不含收费类期刊或文献数据库)(一)中国大陆研究网站:1. 中华传媒网2.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3. 传播研究网4. 《新闻记者》5. 西祠胡同6. 新华传媒7. 人民传媒8. 《新闻战线》9. 媒中媒10.慧聪网•报刊资讯行业1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12.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13.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14.媒体安都报纸观察Link传媒研究链接16.紫金网17. 传播学论坛(阮志孝)18. 新传播资讯网19. 五洲传媒网20.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CDDC(二)台湾、香港、海外华文网站:1. 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2.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ACCS)3. 中华传播学会(CCS)4. 中文传播资料库5. 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6. 《新聞學研究》7. 文化研究学会8. 传播学生门阵9. 香港传媒教育计划10.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三)国外研究网站:综合网站:1.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 Quill-(新闻评论杂志)3.The CIOS's Electronic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新闻传播研究搜索)4.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在线新闻评论杂志)5.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国际传播学会)6.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NCA)-(美国全国传播学会)7. The Americ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ACA)-(美国传播学会)8. American Communication Journal-(美国传播学杂志)9.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加拿大传播学杂志)10.The Europe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CA) -(欧洲传播学会)11.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 (EIM)-(欧洲媒介研究)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亚洲传播杂志)13.Poynter Online-(新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14.Mediachannel-(媒介研究资源)15.Mediatribe-(本科生传播研究)专题网站:1.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传媒伦理)2. The News Media & The Law -(传播法制)3. Fairness & Accuracy In Reporting:(公平精确报道)4. Media Awareness Network-(媒介素养)5. International Visual Literacy Association(IVLA)-(视觉教养)6. The 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 (MEA)-(媒介生态研究)7. Advertising Age-(美国广告时代杂志)8. Editor & publisher-(编辑与出版)9. The Public Relations Society of America(PRSA)-(美国公共关系)10.The Journal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电子出版)博士生传播学书目(新增的标“▲”)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名称叫“新闻思想”,实际包括传播、新闻、宣传思想的研究)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传播学史论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 04年中文版。

传播学概念7,《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范式8,《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闻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12,《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1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1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17,《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8,《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符号学▲19,《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0,《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21,《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S•霍尔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文版。

2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