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及其代表作《唐璜》
后期创作
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
(1822),后期诗作。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 烧炭党的革命活动。1823年希 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 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 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 军筹集资金。他当选希腊军总 司令,1824年4月19为一个心地善良的 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了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 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 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阉割出逃, 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成为 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 活跃于上流社会。 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拜 伦
一、生平与创作
拜伦(BYRON,1788-1824) 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 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毕生为民 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 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 游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 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恰尔德· 哈洛尔德》
长诗(1809-1817)早期代表作。共4章,描
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 哈洛尔德出游欧洲的 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反对把罢工和捣毁 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暴动工人辩护,不 见容于英国政府。 讽刺诗《法案制订者颂》《勒德分子之歌》
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进 步人士的悲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人物 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 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歌德赞他是 “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 界的君王”。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朽, 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行动者。
中西英雄爱情比较
从拜伦式英雄中可以看到西方英雄有热烈奔放的 爱,推崇感情。 中国古代英雄一般不谈爱情,不重男女之情,也 不重视夫妻感情。 《三国演义》15回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 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拜伦式英雄的意义
1.积极的革命作用
19世纪20年代,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拜伦式英 雄起了揭露反动统治者,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积极作用。拜 伦式英雄在欧洲青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3.语言风格:采用口语风格的意大利八行体。
《唐璜》“哀希腊”段落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了一时, 梦见希腊仍旧自由而快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怎么,还是无声?一切都沉寂?
不是的!你听那古代的英魂
正像远方的瀑布一样喧哗, 他们回答:‘只要有一个活人
登高一呼,我们就来,就来!’
噫!倒只是活人不理不睬。”
《唐璜》诗人誓言
“我要和一切与思想作战的人
作战,至少在文字上,(如果可能,
也在行动上。)而在思想的敌人中, 暴君和献媚的奴才一直是最凶。
我不知道谁会胜利,但即使我
有先见之明,也不会使我这种 公然的、坚决的、毫不含糊的憎恨,
对各国的任何暴政稍减一分。”
鲁迅介绍拜伦
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特别将拜伦与雪莱、 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奇、裴多菲等一起作为浪漫诗 人的开创者介绍给中国读者。他说:“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 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五、《唐璜》
《唐璜》(Don Juan 1818-1823)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16548行。作品表现 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 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他勾引西班牙司令的女儿, 又在决斗中将司令刺死,进而戏弄司令的石像,最后被打入 地狱。
东方叙事诗(1813-1816)
以东方为题材,包括《异教徒》(1813)、《阿 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 《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1815)、 《巴里西纳》1815》。诗中塑造了一批叛逆者形象, 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 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 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 国外。 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从此结为终 生好友。
三、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 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 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 弗雷特》。
精神特征: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
2. 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孤独斗争,脱离人民,消极悲观。
四、拜伦创作的讽刺激情
激情是作家对生活产生的一种振奋精神,是作家 对生活肯定和否定的认识。崇高、浪漫主义精神、悲 剧性、感伤性、幽默、讽刺都是一种创作激情。 拜伦的浪漫主义与讽刺才能相结合,形成了拜伦 创作的讽刺激情。 拜伦作为世界的诗人,是由于他 的讽刺诗。他的讽刺激情的特点是: 1、揭发性。揭露英国政府的残酷和腐败,社会关 系的邪恶。
2、抨击性。抨击欧洲反动势力,反暴君,反奴役。
讽刺激情产生原因
1、孤独反抗的性格。
2、对反动势力否定的感情认识。
3、继承英国讽刺文学传统:
17世纪讽刺诗人德莱顿(1631-1700)
代表作《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
18世纪讽刺诗人蒲伯(1688-1744),代
表作《夺发记》,《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 18世纪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16671754),《格列佛游记》。 19世纪讽刺诗人拜伦
瞿秋白分析鲁迅的用意说:“鲁迅的叙说这些天摩诗人, 目的在于号召反抗,推翻一切传统的重压的‘东方文化’的 故国僵尸。”
思考题
解释: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歌的讽刺特点
分析《唐璜》 拜伦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懒散的时刻》 (1807)主要是爱情诗。
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批评家》。
成名
1808年从剑桥大学毕业,1809-1811年间到欧洲 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德· 哈 罗尔德游记》。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伦在日记 里不无得意地写道:“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 名。”
思想特征
讽刺
对正义事业的爱 富有哲理性
艺术特色
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兼叙兼议。主人公的经历和作者的议论互为层次,有机结合。叙
事跌宕诡奇,议论奔放凌厉。作者常常中断叙事自由议论,充满浪漫 主义的主观抒情性。“爱闲扯,尽自离题议论不休”,“讲我们的故 事吧,筵席散了,奴仆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