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仪器部件名称水平制动微动手轮电池提柄固定螺丝脚螺旋键盘光学对点器物镜粗瞄准器提柄三角基座制动控制杆基座底板垂直制动微动手轮数据通讯插口望远镜调焦环显示窗长水准器望远镜目镜7.架设仪器注意:整平仪器前应先装上电池,因为装上电池后仪器会发生微小的倾斜。
(1)将三脚架打开,伸长到适当高度,拧紧三个固定螺丝。
(2)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拧紧连接螺丝。
(3)利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①旋转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连线垂直的水泡中心线上。
②旋转脚螺旋C,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4)利用长水准器精确整平仪器: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水平旋转仪器使长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脚螺旋的连线AB,旋转A、B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100g),旋转第三个脚螺旋C,使长水准器管气泡居中,再次旋转90°(100g),重复①、②步骤,直至四个位置处的长水准器管气泡始终居中为止。
(5)利用光学对点器对中:调节光学对点器的目镜,看清对点器分划板。
松开三角架上的中心手把,轻移仪器,使光学对点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
注意:尽量平移仪器,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量减少气泡的偏移。
(6)最后精确整平仪器按第(4)步精确整平仪器,直到仪器旋转到任何位置时,长水准器气泡始终居中为止,最后拧紧中心手把。
8.调焦与照准注意:● 照准时如有强烈阳光直接进入物镜可能会造成仪器功能失灵,此时应使用物镜遮光罩。
● 当改变盘位观测时,用十字丝同一位置照准目标。
(1)目镜调焦:用望远镜观察一明亮无地物的背景。
将目镜顺时针旋到底,再逆时针慢慢旋转至十字丝成像最清晰(目镜调焦不需要经常进行)。
(2)照准目标:松开垂直和水平制动手轮,用粗瞄准器照准目标使其进入视场后固紧两制动手轮。
(3)物镜调焦:旋转望远镜调焦环至目标成像最清晰。
用垂直和水平微动手轮使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
(4)再次调焦至无视差:再次进行调焦,直至使目标成像到十字丝间不存在视差。
9.开机(1)按下开关键,听到一声鸣响,电源接通,仪器首先进行工作是否正常的自检,随后显示仪器型号信息、版本号,并提示“转动望远镜,设置垂直角零位”。
(2)旋转望远镜,听到一声鸣响,垂直角零位设置完毕,仪器进入测量模式。
注意:● 如果屏幕显示“倾斜超差”提示,说明仪器尚未整平,需重新整平仪器。
● 在受强风或振动影响的环境下观测而仪器无法保持稳定时,垂直角显示值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
应在星键模式中关闭补偿器,或者在设置模式中将“观测条件”中的“倾斜改正”选项设置为“关”。
11.角度测量● 关于角度测量数据记录请参阅“22.2 记录角度测量数据”11.1两点间角度测量利用水平角置零功能“置零”测定两点间的夹角,该功能可将任何方向的水平角度值设置为零。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目标点1。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
此时目标点1方向值已设置为零。
【置零】【置零】【测量】HZA 99°43′13″HAR 0°00′00″P2置零坐标放样记录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
【测量】HZA 99°43′13″HAR 120°21′12″P2置零坐标放样记录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值1.利用水平角设置功能“置角”,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然后进行角度测量。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照准目标点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置角】。
【置角】【置水平角】HAR: 120.0912定向2.输入已知方向值后,按【】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测量】HZA 99°43′13″HAR 120°09′12″P1测距切换置角改正3.照准【测量】2.利用水平角锁定功能也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水平角锁定功能【锁定】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1.用水平制动钮和微动手轮使显示窗内显示出所需的方向值。
【测量】HZA 99°43′13″HAR 120°21′12″P1测距切换锁定改正2.按【锁定】,在【锁定】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
此时水平角显示为HAh并被锁定。
【锁定】【锁定】【测量】HZA 99°43′13″HAh 120°21′12″P1测距切换锁定改正3.照准【锁【测量】目标点后按【锁定】,将照准方向设为所需方向值,同时水平角解锁。
定】HZA 99°43′13″HAR 120°21′12″P1测距切换锁定改正11.3水平方向显示选择(左角/右角)水平角显示具有两种形式供选择,即左角(逆时针角)和右角(顺时针角)。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照“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左右】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左右】,水平角显示由右角(HAR)形【左右】【测量】HZA 99°43′13″HAL 239°38′48″P1式转换成左角(HAL)。
测距切换左右改正2.再按【左右】,重新转换成右角形式。
【左右】【测量】HZA 99°43′13″HAR 120°21′12″P1测距切换左右改正● 左角与右角的关系为:HAL=360°- H A R11.4 %坡度MTS-800可按%形式显示坡度。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A/%】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A/%】,垂直角读数显示由角度转换成%坡度。
【A/%】【测量】HZA -17.128 %HAL 239°38′48″P1测距切换A/% 改正2.再按【A/%】,恢复垂直角显示。
【A/%】【测量】HZA 99°43′13″HAR 239°38′48″P1测距切换A/% 改正● 坡度显示范围:±300%以内● 当垂直角格式设置为“水平0”时,“ZA”显示为“VA”。
11.5水平角重复测量水平角重复测量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水平角测量结果。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在测量模式第三页菜单下按【菜单】,【菜单】【】【】【菜单模式】5.悬高测量6.面积计算7.偏心测量8.角度复测上下按动光标操纵键将光标移至“8.角度复测”。
2.按【】进入角度复测模式,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
【】【确定】累计:0°00′00″次数:0平均:0°00′00″照准目标点1取消确定3.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
【确定】角度累计:30°00′00″测角次数: 1角度平均:30°00′00″照准目标点2取消确定4.第二次照准目标点【确定】角度累计:30°00′00″ 测角次数: 11后,按【确定】。
角度平均:30°00′00″照准目标点1取消确定5.第二次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重复测量角度值之和与角度均值分别在“角度累计”和“角度平均”中给出。
【确定】角度累计:60°00′02″测角次数: 2角度平均:30°00′01″照准目标点2取消确定6.重复步骤4至5继11.6角度测量数据输出1. 用通讯电缆连接MTS-800至计算机串口。
2.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参见“23.3键功能定义”),并正确设置通讯波特率(参见“23.2仪器设置”)。
3. 照准目标点。
4. 按【输出】将当前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
12.距离测量12.1距离测量设置进行距离测量前应首先完成以下设置:● 气象改正● 棱镜常数● 测距模式1.气象改正值在进行高精度距离测量时,应使用精确的量测设备测定温度和气压值,以对测量结果施加气象改正。
MTS电子全站仪通过发射光束进行距离测量,光束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因大气折射率不同而变化,而大气折射率与大气的温度和气压有密切的关系。
在通常的温度和气压环境下,当气压保持不变,而温度变化1℃;或者当温度保持不变,而气压变3.6ha,都将引起所测距离1mm的变化,即每公里变化1mm(1ppm)。
因此,为了精确计算出气象改正数,需要求取光束传播路径上的气温和气压平均值。
在山区测量作业时尤其要注意,不同高程的点上其气象条件会有差异。
● 仪器是按温度为15℃、气压为1013hPa时,气象改正数为“0”设计的。
● 仪器可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象改正数并存储在内存中,计算公式如下:0.2904×气压值(hPa)1+0.003661×温度值(°C)ppm = 278.96-● 不需进行气象改正时,请将ppm值设为零。
● 气象改正还可以从气象改正表中查取改正数ppm值后直接输入来进行。
2.棱镜常数改正不同棱镜具有不同的棱镜常数改正值,测量前应将所用棱镜的常数改正值设置好。
本仪器出厂前,棱镜常数设置为“0”3距离测量模式可选择如下几种距离测量模式● 单次精测● 重复精测● 精测均值● 单次快测● 重复快测● 跟踪测量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测量模式第1【测量】页菜单。
HZA 99°43′13″HAR 120°21′12″P1测距切换左右改正2.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测距条件设置】测距模式单次精测折光改正无棱镜常数0 P1确定3.按【】、【】设置测距模式为重复快测。
【】【】【测距条件设置】测距模式重复快测折光改正无棱镜常数0 P1确定4.按【】【】或直接按【PAGE】至测距参数设置第二【】【】【测距条件设置】温度<°C>25气压<hPa> 1013改正值<PPM> 0 P20PPM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