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件——植物的生长生理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件——植物的生长生理


(二)芽休眠的原因
1、短日照 休眠受日照长度控制,长日照促 进营养生长,短日照抑制伸长生长而促进休眠 芽的形成。
2、内源激素ABA 马铃薯块茎上的芽处于休 眠时ABA含量增加。
3、水分和矿质营养的不足(尤其是N的不足)
三、植物休眠的调控 (一)种子休眠的调控 1、种子休眠的解除 ⑴ 机械破损 摩擦、划破或除去种皮。
(二)主茎与侧茎的相关性 — 顶端优势
☞ 顶端优势 ——— 植物顶芽生长占优势而 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 内源激素调控(顶端优势 产生的原因) 即 顶端形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下运到侧芽, 侧芽对其比顶芽敏感,而生长受抑制。
☞ 农业生产应用顶端优势 保持顶端优势(麻类、烟草、向日葵、玉米等) 消除顶端优势(果树去顶、棉花摘心等)
嫌光(或喜暗)种子(葱、韭菜、番茄、 南瓜等)
红光(R)和远红光(FR)对莴苣 种子萌发的控制
光处理 R R-FR R-FR-R R-FR-R-FR R-FR-R-FR-R R-FR-R-FR-R-FR
萌发 % 70 6 74 6 76 7
需光种子萌发受红光(660nm)促进,被远红 光(730nm)抑制,在红光下促进萌发的效果 可被紧接着的远红光照射所抵消(或逆转)。
(二)芽休眠的调控
低温温处理(如苹果)
温度
解除芽休眠
高温冲击(如连翘)
长日照
(GA可代替低温和长日照,细胞分裂素 也可打破休眠)。
延长芽休眠 生长调节剂(如MH、NAA)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 种子萌发 ——— 种子从吸水到胚根突破 种皮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
从形态角度看,种子吸水后胚生长突破种 皮并形成幼苗的过程。
从生理角度看,种子吸水后由相对静止状 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储存物 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 生长的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与调节 (一)萌发过程与特点
种子萌发三阶段(根据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 量特点)
吸胀吸 水阶段
(急剧吸水)
缓慢吸 水阶段
生长吸 水阶段Leabharlann (滞缓吸水)(重新急剧吸水)
⑵ 清水漂洗 除去种子外壳的萌发抑制物。
⑶ 层积处理 种子埋入湿沙中,1~10℃,低 温处理1~3个月。
⑷ 温水处理 35~40 ℃温水处理种子。
⑸化学处理 浓硫酸处理种子增加种皮透性。 ⑹生长调节剂处理 GA ⑺光照处理
2、种子休眠的延长 种子(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的
胎萌现象应以防止。 需光种子,遮光保存。
强迫休眠(不利的环境引起) ☞ 体眠的类型
生理休眠(植物体本身造成)
☞ 体眠的器官:种子、芽、根系、鳞茎、球 茎、块根、块茎等。
二、植物休眠的原因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
1、胚未成熟
胚未完全发育(人参、银杏) 生理上未成熟(油菜、大麦)
2、种皮(果皮)的限制 种皮含有蜡质和角 质,不透气透水
3、抑制萌发物质存在 挥发油、植物碱、有 机酸、酚、醛、盐类、释放 NH3 的含 N 物质、 释放氰化物的物质等
植物与植物生理
植物的生长生理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植物各种代谢活动的综 合表现,它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体 形成、生殖体形成等各个阶段。研究植物的生 长生理对调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提高作物生 产力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
一、植物休眠的概念与意义
☞ 休眠 ——— 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 时停顿的现象,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 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征。

☞ 协调温度 ——— 能使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
通常比生长最适温度低。
(二)光
☞ 间接作用:光合作用(高能反应) ☞ 直接作用: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低能反 应)
(三)水分 ☞ 植物生长对水分供应最为敏感,若缺乏水 分,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都受影响。
光黑
的暗

中 生
态长 建的
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 影响种子萌发主要外因有水分、温度、氧
气和光照。 (一)水分
原生质胶体由凝胶变 为溶胶,细胞器结构
恢复。
H2O
种子 效应 呼吸与代谢活动加强,
贮藏物质水解。
种皮膨胀软化,胚根、 胚芽突破种皮生长。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温度 温度三基点。
最低温度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
一、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 生长 ——— 生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 目、体积或干重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 分化 ——— 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 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 程。
☞ 发育 ——— (广义)生物的组织、器官或 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过程。(狭 义)生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有序变化过程。
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和生理转变过程示意图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与调节
(二)萌发的调节 ☞ 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
GA诱导水解酶产生,贮藏物降解。细胞分 裂素促使细胞分裂,胚根、胚芽分化与生长。生 长素促进胚根、胚芽伸长和幼苗向重性生长。


影响 制约

贮藏器官 (子叶、胚乳)
生长器官 (胚根、胚芽等)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T ℃
种 种子发芽时
种子萌发率最
子 间长、不整
高,萌发速率
不 齐、易烂种。 最快,但苗瘦

弱。

种子萌

发速率

较快,

但发芽

率低。

☞ 变温比恒温更利于种子萌发
(三)氧气 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需要 足够的氧气。
(四)光照 需光种子(紫苏、胡萝卜等)
中光种子(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一)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 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的交换
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
地上部分
维管束
地下部分
水分、矿质、氮素、根中合 成的植物激素(CTK、GA、 ABA)、氨基酸
☞ 根冠比(R/T) ———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 分干质量或鲜质量的比值。不同物种以及同一 物种不同的生育期其值不同。
(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 依存关系: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养料) 生殖器官→激素类,影响营养器官
☞ 制约关系: 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三、环境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 ☞ 植物生长温度三基点 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
最高温度。
☞生存温度最低点 < 植物生长温度 < 生存温度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