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12对脑神经
由脑发出,分 布在头部的感觉 器官、皮肤、肌 肉中,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副舌下十二全。
31对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分布 在躯干、四肢的皮肤 和肌肉里 。主要控制 躯体、内脏的感觉和 运动。
大脑
脑干 小脑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 脑干
大脑: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小脑:是动作协调、准确,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 吸、血压等的神经中枢
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 路,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人喝醉了酒:
乱说话,口齿不清
——大脑被酒精麻痹 走路摇晃,站立不稳 ——小脑被酒精麻痹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 ——脑干被酒精麻痹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D )
A、鸟听到枪声飞走
B、有物体从眼前飞过,迅速闭眼 C、小明躲开飞来的石头 D、小华的胳膊受到重物的撞击骨折了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 A ),效应器是( B )。
A、膝下韧带 C、脊髓 B、大腿上的一些肌肉 D、脑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模式图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元 感受器 中间神 经元 效 应 器 传出神经元
缩手反射
传入(感觉)神经元 神 经 中 枢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膝跳反射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神经中枢
视频:膝跳反射
意义: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 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 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 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 当的反应。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
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新生儿吮吸反射——非条件反射
眨眼反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吃过梅的人,看到或谈到梅时,才会发生唾 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学习——条件反射
4、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
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叫做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
2、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
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①、请说出A、B、C、D、E的 名称: A 神经中枢 、 B 感受器 C 传入神经 D 效应器 、 、 、
E 传出神经

② 请按照反射的过程,说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
B→C→A→E→D
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C.条件反射 B.反射弧 D.非条件反射
第一躯体感觉皮层的躯体感觉定位图
大脑皮层上的功能区
视频: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是神经 元的代谢中心
突起
沿一定 方向传 轴突:数量少,1条,分枝少 导冲动
树突:数量多,呈树枝状
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元:将冲动传导到特定的神经中枢
反射弧
的结构
神经中枢: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活动 传出神经元: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元→效应器 4、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 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
4.在神经调节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是( D )
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 C.人能有目的地进行社会性劳动和生活 D.以上三种特点都是
思考与练习1
答:脊神经和脑神经中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纤维可 将中枢产生的控制运动的冲动传达到肌肉;中 枢神经系统各发射中枢间的联络使控制运动的 效果彼此协调;随意运动的命令发自大脑皮层 身体运动中枢。心肌与呼吸肌的运动也受到传 入神经的直接控制;当肌肉运动增强后,使血 液中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刺 激体内有关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冲动到达中 枢后,经过反射调节的方式可以使循环系统和 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与运动系统的活动在整 体上相互协调。
避雨——条件反射
听到发令枪声冲出起点——条件反射
守门员扑球——条件反射
狗咬飞盘——条件反射
海豚表演——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反射中枢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神经联系
种类数目 意义 两者联系
皮层以下中枢(脑 大脑皮层 干、脊髓) 固定 不固定 少 生存的本能 多 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史蒂芬.霍金
国际著名数学家、 理论物理学家 肌肉萎缩,肌无力 ——渐冻人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OMIM 105400)是一种运动 神经元病,也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其它三种为亨廷顿氏病、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 氏病)。本病发病率约5人/10万,男女患者之比约 3:1, 约1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遗传方式可以 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该病又被称为Lou Gehrig 病(卢伽雷病),是因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棒球手 Lou Gehrig患有此病而得名。
小结: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反射
反应
在完成反射时,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任 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都会产生调节障碍,因此 ,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条件。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
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前苏联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第一阶段
食物刺激
实验第二阶段
铃声刺激
实验第三阶段
食物刺激 与铃声刺激多 次结合
实验第四阶段
铃声刺激
食物
铃 流口水
不流口水

食物
流口水

流口水
条件反射的建立的意义
• 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 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 也必然越强。 • 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 动物都强。
谢 谢
2、神经调节的每一个信息,都以神经细 胞为单位来产生和传递。 3、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 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 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 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简称冲动。 4、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 生冲动、传导冲动。
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 树突 突 细胞体 轴突 下一个神经元树
C)Βιβλιοθήκη 2.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条件反射
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B.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C.条件反射是遗传的 D.条件反射
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
3. 下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B )
A.骑车时见到红灯标志则停止前进 B.婴儿的排尿反射 C.吃过酸杏的人见到酸杏分泌唾液 D.上课铃响学生走进课室
7.神经元的分布
胞体集中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内 灰质 神经节
突起集中部位
白质 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内
相关概念
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
现的部位
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
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
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