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第二单元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小节2
• 微专题三
城市生态建设
1.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
对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以达到或基本实
现生态城市目标的综合性建设。
2.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 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
3.城市生态系统的显著特点:
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怎样才能合理利 用和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保护
(1)目标: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____资_源__消__耗______ 实现在保护_自_然__资__源_存__量__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对不可再生资源
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 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
⑴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 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⑶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 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能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物质与能量流 动
物质循环流动,物质能量利用率高
物质循环率低,单向流动为主,分解率低,需向 系统外排放废物和废能,利用率低
自身调节和维 持能力
自身有较强的抗干扰和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需人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护
4.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
(1)加强城市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2)做好城市生态的立法、景观布局、城市绿化、 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和 城市资源配置等工作。
重点建设土地利用率高、投入合理的高产、稳 产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农—牧结合型良性循环 农业经济系统。充分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陆 复合的防洪防涝以及种养结合型开发。
农村生态型庭院经济的各种模式,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尽可能多地流 向人类,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 用,提高了物质养分的利。用率, 并且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 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 了经济发展,而且还保护了生态 环境,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可再生资源 在利用的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以色列从80年代以来,农田灌
溉普遍采用由电脑控制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农用水减少了 30%。
日本采用节水的生产方法和废水处理循环使用,使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采取提高水价等方法在短短3年内使该 市的人均用水量下降了7%。
能源资源丰富
平原面积广阔
水资源缺乏,磷矿、 有色金属矿少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 乏
土地资源缺乏
干旱缺水
降水相对较少、水资 源短缺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 不佳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 涝灾害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 资源是限制农业生产 的瓶颈 人地矛盾、水土配合 不佳,人口与资源矛 盾加剧
(3)自然资源问题的发展(影响因素)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 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课堂小结
农村
城市
(1)搞好城市发展规划,加快改造城市基础设 施、城市景观及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 (2)发挥独特的自然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优 势,大力开发旅游业。 (3)保护当地名胜古迹。 (4)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
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 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 浅沟示意图。
2.自然资源问题
(1)资源问题的实质是 人口 和 资源 之间的矛盾。
(2)空间分布
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表现出的资源问题各不相同。
我国资源问题
资源名称
耕地面积
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 近1/2
森林面积
近1/6
草原面积
近1/2
水资源
1/4
矿产
1/2
具体表现
北方 南方
土地
多 少
水资源
少 多,能源不足
东部 西部
②影响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③危及人类的前途及地球命运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源、能源的重要性 问题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别国的资源, 对本国的资源又采取最大限度的保护政策,因为谁控制了资源, 谁就控制了未来的市场,就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 动,相比之下,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有些急功近利, 差距较大。
“牧民乐”是因为牧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 则,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促 使其不断更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 下发展经济,形成良性循环,牧民增产、 增收。
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对可再生资 源的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 促使其不断更新,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
如:我们国家在耕地的利用与保护提出的措施
我们在开发自然宜原则、节约原则。
依靠科学技术, 开源与节流并举
崇尚节约
建立平等互利的 国际经济新秩序
努力开发新的
资源和能源
转变观念,
依靠法律和政策
提高自觉性
最好办法:
保护和科学
地利用资源
“牧民愁”是因为牧民为了短期的经济 利益,过度超载放牧导致土地退化、沙 化,生态环境恶化,草场载畜量降低, 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导致恶性循 环,牧民收入越来越低。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重点(举例)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以保护土地资源为中心,建设合理的农田生 态系统,以及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沿海滩涂 和湿地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区:
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综合治理旱、涝、 盐、碱,建设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以及秸秆多 层次利用的农—牧结合系统。
长江中上游平原、四川盆地区:
(1)生物组成部分是以有思想意识的人为主体;而非生物组 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如:房屋、道路、生产和 生活设施等); (2)对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
(3)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
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非生物环境
土壤、河流、大气、水等
除此之外,还有房屋、道路、其他建筑设施等
例题1 :我国走出能源的“困境”,一靠开源,二
靠节流。试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开源:开源主要考虑国内因素,
(1)主要是提高开采技术,加大石油勘探力度; (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变油”技术; (3)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考虑国际因素,(1)开源主要是拓宽进口渠道。
节流: 节流主要是技术措施。如,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突出 干旱缺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
华北地区 人地、水土两对矛盾的叠加,成为我国人口与资
源矛盾的焦点地区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
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
南北 北方
差南 异方
东 西
东 部
差西
异部
华北 地区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 铁矿丰富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 属、磷矿丰富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 富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目录
自然资源保护 01 02 农村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 03
• 微专题一
自然资源保护
问题:
要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 应该如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一、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系统
(1)内部组成: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各种资源在不同区 域的组合和匹配,构成了不同的___资__源__类__型___和 ___资__源__结__构_____。 (2)系统外部:存在着__人__口____和___资_源_____之间的矛盾, 即___资_源__问__题_____
①自然资源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人 类生活水平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② 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4)自然资源问题的表现(原因)
①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资源因掠夺性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
(5)自然资源问题的影响
①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采取节能措施等。
小节1
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
• 微专题二
农村生态建设
1.概念:
农村生态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 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 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农村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1)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2)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3)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 (4)乡镇企业污染管理 (5)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 (6)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 (7)生态农业或持续农业体制建设 (8)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