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苇元沟中学苇元沟中学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为了执行《山西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精神,对照《山西省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自评基本操作规程》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自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四个专项评估小组,制定了学校自评工作计划和自评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的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办学条件我校座落在柳林县边陲,南循环公路途经我校,学校服务范围主要为三交镇,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568人,平均班额多于50人。
校内没有宗教活动场所,没有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没有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
没有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没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学校依据规模和办学需要,分别设有教学楼、宿舍楼、生活区,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教学区的环境噪声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
学校占地面积377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6.6平方米。
有标准化篮球场1个,没有标准的健身器材和场地。
校舍建筑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严重不足。
每个班级的教室均符合国家标准,学校各种专用教室短缺。
学校建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室外厕所1个,面积90平方米,蹲位26个。
(二)队伍建设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几年来,学校规范管理,努力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新型领导班子。
我校现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内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食堂宿舍管理处和团委,中层以上领导8人。
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大部分在45岁以上1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班子成员学历合格率为100%。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有争先创优意识,在学校中有较高的威信。
班子成员均能胜任1—2门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学校现有48名教职工,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其中有大专学历10人,本科学历28人。
中学中级职称10人。
地级教学能手3人。
40岁以下教师占90 %,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前进,为我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管理全面实行聘任制和动态管理,按照要求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学校立足校本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保证培训经费足额到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推行师德信用承诺制。
教师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注重学习,更新观念,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全体教职工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做到“三个一切”,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鼓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三)教育教学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则。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实施了“树先进理念、上一流设施、塑一流师资、抓一流管理、创一流服务、争一流质量、建一流名校的发展战略。
认真落实“三个一切”、“多育并重” 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家长、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多育并重,文化教育与艺术特长培育齐头并进。
学校一切工作以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积极营造“追求科学和崇德、尚学、笃行”的良好氛围,形成了“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校训;严爱相济、井然有序的校风;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学善思、求实创新的学风”。
努力做到“以爱育人、以导促教、以勤促学、以志求知、以渔授人”,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学校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和方法依法治校,依法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了自评制度,通过每年的自我评估,不断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2、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
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由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家长等骨干组成了学校德育队伍。
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德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裁体,重点抓好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
学校制定了《第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和学生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开展“一天七件事”和养成“十个”好习惯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健体、活动等习惯。
各班级都制定了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利用班团会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常规。
学校完善了班级检查评比细则,坚持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班级管理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心里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线常抓不懈。
学校政教处,团委、各年级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阵地活动,如:“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主题读书活动,国庆6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效。
各班级都设计了自己的展示台和评比台,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实行值周校长、带班领导、包班包寝室教师和值周班长“四位一”的值周管理制度,坚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抓起,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作用。
学校实行每周班主任例会,单双周班(团)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突出。
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班(团)活动和升国旗讲话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做到日常行为有规范,学生一日常规有细则,课堂教学有规章制度。
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评选优秀班级和文明中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之星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3)以课堂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主阵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开展常规教育,挖掘节日教育资源进行传统教育。
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时事教育及专题教育,并做到有记录有总结。
思想品德课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各科教学均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同时不断改革德育评价体系,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把德育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
各班级充分发挥德育档案袋的作用,通过自评、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建立家长联系制度,重视教师家访活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学期对班级学生家访率要达到50%以上,通过家访,来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经常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演出,为老人送去温暖;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体验劳动的艰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加强教学管理,抓好常规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
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发挥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和活动室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考、评等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经常对教师业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经常参加深入教学一线,检查、督促和指导教学工作。
(2)提升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几年来,学校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中心环节,通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校本教研和培训等形式,学习洋思和杜郎口等地的先进经验,并在我校进行学案教学的实验工作,已经收到了预期效果。
我们在注重抓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全体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构建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平台,提高学习水平,克服厌学现象,自觉地养成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3)努力做好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工作。
认真贯彻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
在做好十一五省级课题研究的同时,重点做好教学研究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制定教研工作计划,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重视教学反思环节,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座谈、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研、培有机的结合起来,教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艺术工作规程》。
学校认真执行卫生工作条例,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做到寝室、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室内外卫生天天净,个人卫生周周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立了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防控制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早操、体育课、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确保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开展跑步、广播体操、踢踺子等活动,每年都举办学校运动会、越野赛、篮球赛等体育比赛活动。
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根据计划,定期开展训练,在全县各项体育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开设音乐、美术课,保证课时,不挤占和挪用。
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有标准的音乐美术活动室。
学校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合唱队、书法绘画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艺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5)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
学校一线教师大部分都能制作课件,较为熟练地操作微机。
教师利用自己的电脑随时可以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几年来,学生开阔了视野,促进了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