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16·湖南衡阳月考)沙漠玫瑰植株矮小,树形古朴苍劲,根茎肥大如酒瓶状。
每年4~5月和9~10月二度开花,鲜红艳丽,形似喇叭,极为别致,深受人们喜爱。
据此回答1~2题。
1.图片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A.高温多雨B.生物丰富C.气候干旱D.地下水丰富2.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A.腐殖质含量高B.水分含量高C.有机质含量高D.相对较为贫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漠玫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地区干旱的环境。
第2题,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与所处环境的生物量有关。
图示区域为干旱环境,植被稀少,此条件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答案:1.C 2.D(2016·浙江衢州质检)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k自然带名称及其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海陆位置B.温带草原带,地形C.温带荒漠带,地形D.温带荒漠带,寒流4.图中a自然带面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①种植业规模化发展②畜牧业发展③木材需求增长④自然灾害⑤气候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位置可知,k属于温带,干燥度高,自然带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
南美洲中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是因为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而形成,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4题,a位于热带,干燥度最低,说明该地是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毁林开荒种地;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对沿线木材进行掠夺性开采而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
答案:3.C 4.A(2016·江西师范大学附中期末)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植被,其分别对应()A.荒漠、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红树林B.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C.荒漠、森林和疏林、稀树草原、红树林D.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稀树草原6.与③类植被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赤道低压带B.西北风C.暖流D.副高解析: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①地位于信风带大陆的西岸,由于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干燥少雨,形成荒漠;②地夏季受赤道低压的控制,冬季受西风控制,形成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是稀树草原;③地位于赤道以南,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因此发育为森林和疏林;④地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带,热量充足,有沿海滩涂,分布红树林。
答案:5.A 6.B(2016·天津滨海新区联考)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据此完成7~9题。
7.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A.1 800~1 900米B.1 900~2 000米C.2 000~2 100米D.2 100~2 200米8.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D.耐寒好旱9.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解析:第7题,读图,根据各坡向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米,A对。
其他海拔高度占的百分比小,B、C、D错。
第8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
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坡向占比重小,说明不喜光,A错。
阳坡占比重小,说明不好热、耐旱,C错。
海拔超过1 800~1 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不耐寒,D错。
第9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C对。
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
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B错。
森林对水分要求高,森林分布增加,说明降水增加,D错。
答案:7.A8.B9.C(2016·河北邯郸调研)下图为我国沿88°E所作的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B.南坡可能有森林带C.北坡降水量明显比南坡多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11.图中甲山脉可能是()A.天山B.阴山C.秦岭D.昆仑山解析:第10题,根据经纬网进行判断方向,甲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故A项错误;南坡降水量较少,不能形成森林,故B项错误;根据年降水量线可知,北坡降水量明显比南坡多,故C项正确;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故D项错误。
第1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山地的高度、降水量等特点进行判断,图中甲山脉可能是天山,故A项正确;阴山、秦岭等山地的南坡降水量大,故B、C项错误;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故D项错误。
答案:10.C11.A二、非选择题12.(2016·辽宁实验中学月考)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亮相,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牧业是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材料二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示意图。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
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图中②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
”请分析原因。
(4)近年来北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甲山峰北坡受到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故降水较多。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小。
基带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荒漠带、②是山地草原带、③是山地针叶林带、④是山地草甸带。
第(2)题,高山流石滩的形成主要与外力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有关。
地表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或者受到冰川等外力侵蚀,发生崩解和破碎;后经冰川搬运、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第(3)题,季节性的雪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冬季温度下降,雪线会下降;夏季,温度上升,雪线则升高。
雪线的季节变化,会引起草地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牧民的游牧范围。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大,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
夏季,随着雪线不断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气候温和,羊群等被赶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
冬季,雪线又不断下降,高山草原牧草被积雪覆盖,气候寒冷,羊群转场到相对温暖的山地草原带越冬。
第(4)题,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简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若赞成,理由主要从就业、增加收入、市场广阔、成本低、历史悠久角度分析。
具体说来,从种植的自然条件来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新疆棉花的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当地劳动力成本低,棉花生产的成本较低;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同时,可以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若反对,理由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劳动力数量、市场价格不稳定等角度分析。
具体说来,当地的水资源不足,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导致土地的沙化、土地的盐碱化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环保;棉花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当地劳动力数量少;棉花的销售不在本地,距离市场远,价格波动大。
答案:(1)山地草原带高山草甸带(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或者受到冰川等外力侵蚀,发生崩解和破碎;后经冰川搬运、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3)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大,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
夏季,随着雪线不断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气候温和,羊群等被赶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
冬季,雪线又不断下降,高山草原牧草被积雪覆盖,气候寒冷,羊群转场到相对温暖的山地草原带越冬。
(4)赞成。
(社会经济角度)可以扩大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区位优势)晴天多,夏季光热充足;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
或反对。
(生态角度)水资源不足,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易导致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
(区位劣势)光热不如南疆,与南疆相比处劣势;劳动力不足;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
13.(2016·广东东莞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牧场为垂直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牧民们转场时,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
材料三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属于春季牧场是哪一处?近年来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与之比较,山地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是什么?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南北坡自然带可知,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带种类和分布高度。
从种类分析,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从分布高度分析,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且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第(2)题,质优是因为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照充足;地广是因为山地面积广大,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使草场分布区域广;种类多是因为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所以生长着不同种类的牧草。
第(3)题,从图示放牧的路线可知,冬季,牧民在林带以下,海拔较低的草原放牧;春季天气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转场放牧在不同季节均可以获得较充足的牧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优点;山区牧场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是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