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3篇
【篇一】
xx是已退休10年的老蒙医。
他退休不退志、退休不退职,发挥余热受到各界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时刻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中。
退休之前他是一名蒙医,是搞专业技术工作的。
退休之后他深深感到党和国家的大事与自己息息相关。
因此他每年花几百元订阅报刊杂志,每天花大量时间读书看报,把学习与思考当做一种乐趣。
有人说:“你退休了还看报学习,花那么多精力干什么”。
他说:“人退了工作,但思想不能退,要走好人生之路,就要活到老学到老”。
几年来,他勤奋学习的同时还向报刊撰写了近百篇文章他用蒙文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发表于《内蒙古日报》等,受到了报刊、读者好评。
2009年又在青海的《柴达木报》上发表了《作者简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是我县高级职称,资历深厚的老蒙医。
他退休之后好多牧民及城镇居民都找他看病,让他得不到片刻休息。
但他顾不上休息,病人随来随诊,对老、弱、病残者,他到病人家里去看病,但从来不收任何出诊
费用,都是义务看病。
他虽然退休了,依然关心单位的发展。
给单位写了许多有关民族医药方面的材料,帮助解决了青年蒙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去年他又写了《xx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志》一书,不收任何稿费。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一直与各邻居及社区居民友好、和睦相处。
他的二儿子是县上领导干部,儿媳也是党城派出所科级干部,他们平时的工作很忙。
但是二位老人没有任何怨言,给他们做饭看孩子,让他们放心工作,同时又照顾双方的老人。
双方有两位高龄老人,妻子的母亲92岁,已经卧床不起两年多了,自己的母亲现年97岁在孩子家住。
他们老两口每天两头忙,细心照料老人,尽心侍候,为二位老人洗衣做饭。
二位老母亲体老多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即要注重食物搭配又要注意营养补给。
晚上能使老人睡个安稳觉,他们平均一宿起床查看三四次,全身心的照顾母亲是他们老两口生活的全部。
他们夫妻二人为尊重母亲的生活习惯,让老人们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他们尽量去配合。
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一件件事情老母亲总是喜欢重复诉说,每次他们都用心倾听,耐心安慰,使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因此,他们家的2位老人成为全县少有的高龄老人。
他平常除了照顾90多岁的两位老人外,还帮自己的子女看管孙子,更对周围邻居关怀备至。
他家住的楼房没有搞卫生,他就主动打扫,楼道灯容易坏,他为了方便大家,经常更换坏了的灯泡,邻居忘了带钥匙出门,进不了家门,他就请进自己家坐坐,等他们回来。
他们住的楼房门前没有晒被褥的地方,他主动拿起铁丝和木棒在楼门口搭起晒杆,方便居民们。
冬天下了雪,他就早早起床,主动扫雪,给居民通行带来方便。
这些事虽是一件件一幢幢小事,却受到居民们的赞扬,受到邻居们的尊重。
好多居民说:“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好心肠的人,经常为别人办好事,不求任何回报”。
【篇二】
xx,男,1969年5月出生,xx省xx市xx县鼎新镇东明村二组村民。
xx家兄妹7人,4儿3女,他排行老小,大姐30多岁时因癌症去世,其余2个姐姐均已嫁到县城,兄弟4人相继成家仍在一个队里生活。
大哥于1978年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现已33岁。
作为叔叔的他无论婚前婚后对大侄子都视为己出,多年以来帮助大哥家里春耕秋收,带大侄子看病。
作为家中的老小主动承担起了供养父母的职责,父亲于
20多年前因病去世,在他们全家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现已有86岁高龄,且身体、精神状况较好。
平日里4兄弟和睦相处。
作为父亲的他,以身作则,女儿品学兼优,今年刚从吉林大学毕业。
xx,出生在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大家庭,家中兄妹7人,他作为老小,一直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从来都是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哥哥姐姐对他更是疼爱有加。
在他13岁时大哥结婚了,迎来了这个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嫂子,一大家人依旧过得和和美美,婚后第二年大哥大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大家都喜出望外,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中时,渐渐地发现这个新生儿有些异常,后来经查小孩患有先天性智障,一大家子人的天就此塌了。
记得那时候家中最小的他常常听到父母叹气,看到父母流泪。
时间久了,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小侄子的存在,由于年龄相差也不大,他更像是小侄子的哥哥一样带小侄子玩,保护小侄子不被其他孩子欺负。
就这样到了22岁的他找了本村的一个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女儿3、4岁时妻子想再生个儿子,按照农村养儿防老的习俗,岳父岳母都催了好几次,按道理作为家中的老小应该再生个儿子,但是他却劝妻子再不要生了,他要把大哥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自己不打
算再要孩子了。
起初妻子坚决不同意,和他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可是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来妻子也被他的善良感动了,且在他的感染下妻子也渐渐地融入到这种氛围里,勤俭持家经营着这个小家和大家,对丈夫倾尽所有帮助大侄子的做法也是大力支持,毫无怨言。
这些年来,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的他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外出务工,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四处奔波,只要有钱他都会攒起来,舍不得吃肉、抽烟、喝酒,只为这一家老小,就连自己的妻子、女儿一年到头都买不了几件新衣,女儿小的时候不懂事还时时缠着父亲和同村的其他孩子比,后来在父亲的榜样效应下,女儿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的只是更加坚毅的性格,更多的懂事和孝顺,学习方面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今年已从吉林大学毕业。
他的父亲于十几年前患癌症去世,母亲在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现已86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
在他的不计得失、患难与共、不顾小家的大爱下,全家弟兄4人、妯娌4人、侄子侄女7人的大家庭在一个生产队里仿若一家人似的一起春耕、一起秋收、一起孝老、一起敬亲……逢年过节时,姐姐们几家人过来,更是异常热闹。
现如今,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