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简单、安全的游戏。
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因此,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将全面贯彻“全国中小学生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精神,采取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而新型的体育活动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大课间的安全性,我校建立了积极的保障机构。
一、加强学习、建立领导机构1、定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领导重视,更新观念,积极落实,分工到位,学校立即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明确任务,端正认识,挖掘内涵,保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组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定期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大课间活动,由校长亲自抓,由体育教师具体负责,教务处、班主任、年级组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管好学生,做到协抓共管,层层负责,在活动中,必须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把校园的体育活动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两课、两操的管理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必须以制度做保障,坚持大课间与小课间相统一的原则,把体育活动纳入第二课堂之中,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指标。
3、科学安排、训练到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及兴趣小组有意识地为大课间活动做准备,如:上好体育课,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如何创编自编操、室内外游戏、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延伸去实践,再运用到大课间中,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工作到位,上好体育课。
4、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到位组长:(校长)职责: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协调活动的有序开展。
副组长:(教导主任)职责:负责安排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
5、活动成员及职责成员: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职责:安排活动的编排,负责各班级活动的组织及医疗保障工作。
二、课外活动实施办法课外体育活动要达到散而不乱,这就要求有合理的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进行管理,班级内进行分组,体育委员带领,在固定区域内活动,值周教师进行评比检查。
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差异分别给学生设计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1、时间落实: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两课、两操纳入作息时间表中,从而使活动时间固定化。
2、内容落实: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班级提出的设想进行审核,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有班级特色的内容,如健美操、搏击操,跳皮筋,踢键子等。
3、器材落实:根据各个班级的活动项目的不同和需要,采取学校提供和班级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所需器材的不足问题,同时学生自制一部分活动器材。
4、组织落实:以年级、班级、班小组为单位进行,统一进行轮换。
5、场地落实:根据场地情况班级项目内容统一划分场地,合理分配。
6、班主任落实: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由班主任组织出教室,进场地,展开活动,两操一课中要做到“三同在”。
7、领导落实:从校长到班主任,层层落实,具体细化,责任到人。
8、检查评比落实:检查评比小组每天进行监督检查、评比,对每一个班级都进行量化打四、做好八个到位1、认识到位: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健康第一”的需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大课间的意义。
2、师生全员参与到位: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
3、班主任组织到位:根据班级特点,班主任进行分组选派小组长,要本班区域内进行合理有序的活动。
4、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各班活动内容、方法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值周教师到位:及时检查,及时评比及时指出不足及时表扬。
6、监督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开会,指出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扬长避短。
7、协调到位:由校长、主任对课间操活动过程进行安排,统一协调各方面情况,提供保障。
8、评价表扬机制到位:分年级进行评比,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纳入期末评优。
五、具体管理策略1、加强班主任对小学生课间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
班主任老师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细致耐心、严格地做好班级安全的管理工作。
要密切联系科任老师,培养学生助手,进而形成安全管理的有效网络。
班主任同时注意坚持以法执教,规范教育行为以减少或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注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建立红领巾课间安检小组,把课间安全与文明班级的评选结合起来。
由于红领巾安检小组的成员就来自于同学中间,因而就有着天然的监督优势,增强了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又由于课间安全与文明班级的评选相结合,也就易于调动集体的力量,形成浓厚的安全文明的集体氛围。
采用安检小组轮岗制,还可以渐次培养更多的有较高素质的“安全少年”。
红领巾课间安检小组是学生安全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是班主任“安管”工作的有效补充和必要延伸。
为了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加强对学生体育课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我校《大课间活动方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1、领导小组:组长:夏翠莲副组长:郑宜军周冠军成员:夏礼发秦祥东庞自全周兴全丁红生郭荣幸周欣美徐业兵张晓晨卢昌福各班班主任2、责任分工:学校实行首遇责任制,所有教职工对安全工作都有管理、维护、施救的责任。
(1)体育教师:在上课或者体育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进行体育活动的纪律,教给学生正确防护伤害的办法。
进行体育活动时,负责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及时到场指挥,防止学生队伍出现混乱。
(2)调查报告:体育教研组长(3)协调:值班领导、体育教师4)护送伤者:值班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等(一)指导思想加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
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
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体卫艺处、德育处、体育教师、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思想,以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
(二)安全职责1、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校长室全面负责。
2、体卫艺组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科学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各组织处室相互合作,中层负责人要按照分工加强指导、协作。
3、班主任要教育和带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班主任全程跟班,参加活动,及时了解、检查、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4、体育老师落实全校大课间的组织工作,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和班主任协同,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加强体育卫生安全教育,严明体育活动的纪律,教给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及防护伤害的办法。
5、校医要坚守岗位,备好常规药品和器具,做好处理突发伤害事件的准备。
6、体育器材管理员要加强对器材的管理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活动安全注意事项1、学生统一穿校服、运动鞋参加活动,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进入运动场地。
2、学生不得在教室、走廊和上下楼梯等地方追赶、打闹或做推拉等危险动作。
上下楼梯,各行其道,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快速、有序地到达活动场地。
3、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必须按照《大课间活动管理细则》的规定填写请假单请假,如若大课间活动中受伤应立即告知班主任。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6、大课间活动实行常态管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把运动安全知识作为平时重要教育内容。
(四)、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处理办法1、活动锻炼中,一旦出现受伤情况,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保护并通知校医,及时向分管校长汇报,送校医室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件发生经过,调查事件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件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市教育局。
(五)、本安全应急预案从2014年3月1日开始执行。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綦江县永新镇三会小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为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保障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师生生命安全,能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坚持师生生命安全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及校外群死群伤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学校成立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小组:组长:黄利忠副组长:徐荣开成员:陶光友、李红梅、刘维刚工作内容:指挥并做好突发事件受伤师生的救护、突发事件报告及人员的疏散工作。
工作要求:统一指挥,有序开展工作。
下设五个工作小组:事故急救小组、事故疏散小组、事故联络报告小组、事故接待小组、事故处理小组。
(一)事故急救小组组长:徐荣开副组长:刘维刚组员:曹会、邓显龙工作内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受伤师生。
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死扶伤,把损失减低到最低得程度。
(二)事故疏散小组组长:陶光友副组长:邓小英组员:张开平、王华生工作内容: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在校园内,尽快把学生带入教室,安定情绪,稳定学生,不涉及事故的班主任管好自己的班级;在校外,教育学生尽快离开现场,不滞留,并劝阻社会闲散人员离开现场,做好交通的疏散工作。
工作要求: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发生其它事故。
(三)事故联络报告小组组长:黄利忠副组长:张忠诚组员:事故所发生的班级的班主任及有关涉及的指定人员。
工作内容:在突发事件后,尽快了解事件的大致情况,并向校长汇报后向教育局汇报并通知家长。
向全校教职工通报事故情况,不断掌握事态的发展,及时和校长联系。
对事故现场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所有向上级汇报内容均有书面材料。
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尽快和家长联系。
第3 页共3 页(四)事故接待小组组长:代玉波副组长:刘小梅组员:后勤有关人员工作内容:接待校外来校人员,向到校了解情况的上级有关领导反映事件情况,安慰事故家属。
及时了解事故原因,如实汇报,对家属做好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五)事故处理小组组长:陈光列副组长:李红梅组员:张运敏、陈光德工作内容: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有关的法律依据,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作出妥善处理。
工作要求:依法处理事故。
三、应急事故指挥和工作小组,如组长不在学校,则由副组长代理组长行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