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概述作者:--------------- 日期:第一章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1 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1.1.1 施工部署一、施工指导思想以质量为中心,安全为重点,工期为目标,创建文明工地。
二、施工准备工作(一)现场准备1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用地范围及招标答疑会纪要,并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修建临时道路及现场排水系统、按搭设临建、接通水电管线、配备施工机械、设置料具堆场等。
2、建立施工现场测量控制图根据业主提供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依据实际建立适合本工程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在场区内设置永久性水准桩,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二)物资的准备1 、编制各种物资需用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2、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贮存方式。
3、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
(三)技术准备1、仔细研究设计图纸,深入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
2、编制各项工程详尽的施工方案。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4、做好各类原材料的检验实验和砼、砂浆配比申请试配工作。
5 、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前还应做好详细施工交底工作,使各作业层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
(四)机具准备1 、按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组织进场。
2、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适时对进场机械进行安装、调试、验收3 、根据需要配备专业机械操作手。
(五)劳动力组织1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期网络计划要求,编制详尽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根据劳动力计划要求和专业分工的原则适时组织劳动力进场。
3、组织对进场人员进行各项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三、施工目标(一)质量目标确保达到合格工程,主体结构争创优质结构工程,争创优良工程目标。
(二)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三)工期目标确保在45 天内完成施工任务,并争取有所提前。
(四)文明施工目标合理安排作业班次,防噪音污染,污水合理排放,创安全文明工地。
(五)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目标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
(六)技术创新目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科技示范工程,并确定科技创新目标和实施计划,使技术创新建立在实施、经济、先进、合理和高效的水准之上,使之真正成为支撑工程项目优质高效运行、完善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和工期目标的有效手段。
五、组织机构本工程按项目法施工,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生产的全面指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下设: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六个管理组,作业层设:土方专业队、土建专业队(下设砼组、木工组、泥工组、钢筋组)、安装专业队、装饰专业队、防水专业队,根据施工需要,各施工队下设专业施工班组。
六、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本工程划分二个施工段,各施工段之间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七、施工总体安排1 、为科学组织,精心管理,把本工程的施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即:施工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2、安装工程施工安排(1 )、根据土建施工的相应进度,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力机具上给以充分保证。
各专业管理人员应组织好本项目的施工工作,并搞好与土建及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
( 2 )、按施工顺序、专业的先后,组织分段施工,综合安排,按期达到与其他专业的交接,保证安装质量和进度。
( 3 )、采取重点部位穿插作业组织施工,墙内的管线、箱盖必须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进行。
各工种平行流水作业,以达到土建、安装、装修及内部各工种之间协调统一,确保工程总体进度。
( 4 )、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提高工效。
1.1.2 主要施工方法1.1.2.1 施工测量一)概述测量目标:符合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测量放线做到工程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控制在规范内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
二)施工测量准备工作1. 人员的配备在工地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的领导下组成以测量技师和测量工程师为组长的测量组,测量技师:1名;测量工程师:1名;放线工:4名;辅助工:若干名。
2.仪器的准备3.测量部署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图,施放主轴线。
建立高程控网。
控制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三)面控制1. 作业依据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图。
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
校核:根据建设单位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
2. 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在场区空阔处测量三点建立控制网,该三点可以用来作为基准点,以控制建筑物在场区内的平面位置,并可依据基准点,对轴线进行引测和复测,并将这三个桩,做成永久控制桩加以保护。
3.建立轴线方格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出所有导线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并做成一闭合图形,以控制建筑物的每个轴线。
四)高程控制按国家三等水准进行测量,并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至少两个),用S1 水准仪附合测法进行校测,检查高程是否正确。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水准点的高程校测合格后,使用复合测法把高程引测到施工现场,至少三个点,其精度为± 5mm ,并计算出调整后的高程,作出“▽”红色油漆标记和建筑标高标识,利用首层红“▽”为标高基准,用经校核的钢尺向上传递,同时按现场施工测量要求建立沉降观测基准点。
五)基础、结构施工测量1. 轴线投测± 0.000 以下轴线投测:首先使用全站仪校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桩位,经过校测无误后方可投测,接下来用全站仪沿着建筑的长向和短向向基底投测主要轴线控制线,再用全站仪对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测,最后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 0.000 以上轴线投影:采用外校内控法。
首层放线后,使用全站仪在建筑物的四角按照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建立内控点(结构施工前预埋,其位置距离四角1 米左右),接下来测量内控点的坐标,请监理验线后作为轴线投测依据。
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投测轴线控制线校核的依据。
每层顶板砼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控制线,并组成闭合图形,使用全站仪校核其尺寸。
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平面放线的依据。
2. 平面放线根据轴线投测的控制线,经过校核后,进行平面放线。
首先用钢尺把轴线控制线进行分线,测设出其它轴线控制线(距墙边线200伽),接下来施放出墙边线和轴线,再测设细部的柱、梁、门窗洞口线。
放线完毕,请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 高程传递和控制(1)高程传递± 0.000 以下高程传递采用四等水准路线、精密水准仪、悬吊钢尺法,将高程传递到地下木柱上,以此作为高程施工测量的依据。
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传递高程,校核后请监理验线。
士0.000以上高程传递,首层柱施工完毕后在每根柱子上抄测+50 cm 控制线,每个流水段选取三处作为楼层高程控制点并用红漆标注水准符号,经过联测后使用。
每层高程传递用钢尺从首层所选择的起始高程控制点竖直向上量取标高,经过校测后作为施工层抄平的控制依据。
(2)高程控制根据施工的需要,使用水准仪把首层传递的高程校核后换算成该层的+50 cm线抄测在钢筋或柱子上,复查后作为高程的控制。
1.1.3 基础工程一)土方工程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
2、施工准备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 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T清底3.2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密实。
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321.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025m ;3.2.1.3硬塑、可朔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3.2.1.4 坚硬的粘土-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
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3.3.2.1 浅条形基础。
一般粘性土可自上面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 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
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鄱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
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
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上返50cm 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 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
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 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推车或鄱斗车,同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 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 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 处每隔2-3m ,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