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
个人简介:
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

1935 年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

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

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生平简介:
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

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和另一位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

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

在工作中,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开始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美术界受到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如拉里奥诺夫在实验“光辐射主义”,马列维奇在创造“至上主义”等等。

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些俄国现代艺术流派的成员都满腔热诚地欢呼革命的到来。

革命结束了原来的艺术集团,他们又重新把它们集结起来。

而且这些崇尚现代派艺术的人被称作“左派”,尊重传统的巡回展览画派被划入“右派”。

马列维奇的“至上-构成主义”自称是左派画家。

马列维奇在1919~1921年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教学时期,还大肆宣场他的抽象艺术的哲学观。

1926年,借
用康定斯基的理论写了一本书,名为《抽象世界》。

但终因不符合革命后苏联现实的要求而遭到人民的唾弃。

它只能得到西方现代派艺术家的同情与支持。

后来他在贫困与默默无闻中死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