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擦力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激发了兴趣、启发了思维,体现了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释常见的现象。
2、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
教具:旱冰鞋、绳子、小轮自行车、多媒体课件
学具:木块、圆铅笔若干、弹簧测力计
[课前准备]
收集日常生活中跟摩擦有关的实例。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