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建设人才开发

四川建设人才开发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开拓建设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泸县建筑工程管理局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县人才培训与开发作简单介绍。

泸县地处川南浅丘地带,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107.5万,系四川省典型的百万人口农业大县。

泸县是国家级建筑劳务基地县,四川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四川省建筑劳务输出十强县。

现在我县拥有73家建筑业企业,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6家,专业承包企业13家,劳务企业31家。

2010年我县建筑劳务输出18.5万人次,在外完成建安总产值80亿元,建筑业已成为泸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县已逐步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迈进。

历年来,泸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我县建筑业的发展。

1984年由县委县府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联合成立“泸县函授站”,同年又经泸州市政府批准,将泸县第十初级中学改制为泸县建筑职业中学校(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多年来为我县建筑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管理人才。

1986年县委县府正式提出“组织起,整顿好;打出去,管理好;收回来,分配好”的建筑劳务输出发展方针,进入二十一世纪,又提出“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为我县建筑业及建筑劳务输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按照县委县府大力发展建筑业的中心思想,我局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与开发这一主线,全面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人才培训工作积极开展。

我局将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日常事务工作中,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计划”,提高对建设人才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想办法、挖潜力,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保障了各项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我局长期召开各类培训工作会议,印发各种培训《招生简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广泛向全县各建筑施工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动员,使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明白,要发展就必须全面提升企业和人员的自身素质,要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不是“要我培训”,而是“我要培训”。

2. 完善培训教育机构。

我局设教育培训站,负责建筑类人才学历培训;建筑业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教育;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建筑类执业注册资格培训与教育;建筑类从业人员市场行为监督与检查;国家专项资金培训与教育。

在2003年经复核认定,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川—518),负责本县范围内对建筑、安装、装饰类工种(职业)进行初、中级技能鉴定。

我局现有中、高级职称以上专兼职教师19人,鉴定考评员14人,建筑职业技能实作基地1个,有齐备的教学办公设备设施。

3. 加强制度建设。

(1)在我县的各建筑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建造师、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且压证后才能办理施工许可证。

各建筑业企业在办理资质新办、增项、升级时,必须满足相应级别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才能办理。

建筑劳务输出企业在外成立分支机构的,须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后才能办理。

(2)我局在2003年,根据《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川建发[2002]399号)、《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建培[2003]008号)等国家法规,制定了《泸县建筑业企业生产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按《四川省建筑业企业生产人员持证上岗定员标准》,制定了各类建筑工程关键岗位和主体工种生产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标准。

对建筑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行业从业准入制度:凡进入我县建筑业的生产操作人员,在从业前必须经过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我局登记注册,压证施工。

在我县的工程项目,必须具备规定要求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后,方可办理施工许可证,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退还证书。

二、创新方法,推动建设人才培训、开发工作更好发展。

我局依托重庆大学泸县函授站,泸县建筑职业中专校,泸县建筑工程管理局教育培训站及职业技能鉴定所,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和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教育体系,为我县培养了大量大专生、中专生、建筑管理岗位人员、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建造员、建造师、建筑职业技能操作证书人员。

1. 狠抓建筑岗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建筑岗位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的重要技术力量。

为保证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我局在很早以前就施行“建造师、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压证施工制度。

为满足我县建筑企业对建筑岗位管理人员的大量需求,我局在2008年就经省厅同意独立办班并设考场。

按省岗培办的培训教学计划和安排,截止到目前我局已举办了七期“建筑岗位管理人员”培训班。

开设的建筑岗位有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市政与公路施工员,为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准备开设试验员、测量员、机械员。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学管理和培训质量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了学员培训须知及学员报名承诺等有关规定,坚持到课率未达到70%以上的学员取消考试资格的原则;聘请懂理论基础、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要求他们认真编写教案,耐心细致地讲解。

四年来共培训各类建筑管理岗位人员1893人,其中施工员719人,安全员564人,质量员287人,材料员174人,资料员85人,市政与公路施工员64人。

2.加强建筑劳务品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

(1)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我局以《建筑业农民务工常识读本》、《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建筑法》、《劳动法》等作为培训教材,将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通过技能培训,要使工人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及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文明施工知识;通过基础知识培训,要使工人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特点和性能,以及成品保护等基本知识;通过法制教育,要使工人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理渠道维护自身权益;通过职业道德培训,要使工人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2)我局积极向省、市、县投标,争取各种劳务品牌培训。

在组织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根据劳务品牌培训的特点,广泛向全县各建筑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动员,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贯彻“川建工”、“劳务”等品牌培训精神,印发了各品牌培训的《招生简章》,下发文件到建筑企业,与建筑企业签订了工人培训协议,顺利开展建筑职业技能和劳务品牌的培训。

我们以“培训基地+用工企业”、“劳务公司+用工单位”、“劳务基地+输入基地”培训模式,全面加强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筑劳务品牌培训。

实现“招生—培训—输出—维权—服务—跟踪管理”一条龙服务。

(3)我局一直坚持“先培训,后持证”、“先持证,后上岗”的原则。

在短期的理论培训后,送到工程项目上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

严格鉴定,使培训的工人熟练掌握钢筋、砌筑、抹灰、木工等劳务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为方便在外的施工企业,我局采取走出去,送教到工地的方式,组织教师和考评员到泸县建筑队伍集中较多的地方,如昆明、青岛、攀枝花、六盘水等地,开展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此举深受企业和工人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开始,根据四川省建设厅和泸州市建管局的要求,在县区内有条件的建筑工地成立民工业余学校,加强对工人的培训。

近年来,我局圆满完成县农劳务办安排我局的“川建工”品牌培训280人,泸县劳务品牌培训336人,培训、鉴定建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人数近16000人。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做好职称评定工作。

为满足建筑企业资质对职称人员的要求,一方面,我局积极联系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初评会。

另一方面,组织各建筑企业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培训班,从施工技术、操作技能、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强培训。

并指导他们按要求准备材料。

近几年来为建筑企业输送初级职称人员5400人,中级职称人员730人,高级职称人员102人。

4.抓好建筑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工作。

为提升我县建筑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我局与重庆大学建立泸县函授站,联合举办了13届工民建专业大专函授班,共培训大专生607人;两届工民建专业中专函授班,共培训中专生154人。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九大员和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我局积极主动联系、配合县职改办开展泸县建筑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继续教育工作和注册登记工作。

2010年,我局组织九大员继续教育培训70人;组织建造员培训186人,过关129人。

经多年努力,我县建筑企业现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82人,二级建造师1409人,建造员477人。

5.建立建设人才信息库。

2010年,我局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注册人员标准,建立了建设管理岗位人员、建设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以上人员的动态性、信息化管理,也极大地提高了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水平。

6.鉴定办证、切实维权。

为了保证培训的“川建工”“劳务”等品牌项目学员顺利输出就业,我局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把“川建工”“劳务”等品牌培训和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一是让每期培训的学员顺利输送到工程项目中学习建筑技能;二是学员结业后,顺利安置工作就业;三是让学员就业后,工资待遇有保证。

同时,根据各项品牌培训维权的要求,为保证工人的合法权益,我局指导学员签订用工协议,帮助法律维权,跟踪服务。

实现“培训—鉴定—输出—就业—维权”一条龙服务。

我局对部分学员进行调查了解,学员们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对目前的工作和收入表示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人才培养与储备重视不够。

在现行制度和运行环境具有高度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工人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建筑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承担起职业培训的责任,形成了企业对从业人员重用轻养的现象,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也失去了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

2.从业人员观念落后,认为参加职业培训要承担诸如学费、书费和杂费等直接成本,又要丧失技能培训期间产生就业潜在收益的机会成本,使得很多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3.培训对象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为培训增加了难度。

4.工学矛盾突出。

5.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尚不完善,在很多建筑工地上,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人、证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五、今后的打算。

1.我们将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争取重新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的建筑职工培训中心,并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

2.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以市场需求来调动建筑企业与工人的培训积极性,加强建设人才的培训与储备,开拓建设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