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清河小学雷东《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所以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

英语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以上论述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那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情境创设应真实自然有趣,贴近学生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特定的语言情境,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出真实自然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语言,主动表达。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Where is the cat?》的呈现环节时就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他把钢笔放在一个学生的笔盒里,用动作表示他在“找”笔,边找边说“Where’s the pen?”让学生从教师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S1:我放在笔盒里的钢笔为什么不见了?S2:我怎么找不到钢笔了?S3:我的钢笔就在笔盒里,为什么看不见了?大部分学生困惑,茫然。

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

案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

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并不符合我们的真实生活情况。

因为教师自己刚把钢笔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钢笔,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钢笔就摆在笔盒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

如果把这一情境改创为:(课件或视频)大明放学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把书包放在书桌上,拿出自己的语文书,作业本和文具盒,翻开语文书和作业本准备做作业,但是打开文具盒,却没看见自己的钢笔。

嘴里不停的说着:“Where’s my pen?”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书包里那些乱七八糟地放着的书拿出来,使劲地抖了抖,然后把书胡乱地扔在书桌上。

教师随后出示句子:Where’s his pen? Can you help him?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此情景中积极地帮大明找钢笔。

而且还会用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语言:Is it in your...?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情境创设应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情境的设计既要有外在的交际性语言活动,又要有内在的思维性语言活动。

但是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情境设计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这一点,整个教学活动中创设了很多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但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只有学生对语言的简单模仿,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完成。

如何才能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呢?以下这个案例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这个案例的教学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起)四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一单元《What are they doing?》。

老师逐一出示下面三幅图,然后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前两幅图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回答出来,但是到了第三幅图学生马上就陷入了沉思。

等学生沉思片刻后。

T:Oh, look! Here is a bus. They are getting on the bus. Bu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于是,就可能会有下面学生的精彩提问。

S1: Where are they going?S2: Why are they getting on the bus?S3: What things can they see when they are traveling on the bus?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为下面的课文教学做了铺垫,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大明带着艾米去游览自己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境创设应整体规划,使课堂各个子教学情境能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位老师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起)四年级下册Module4 Unit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Step 1. Warm upDo you like songs?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OK?♪<Three little monkeys?>Step2 . Presentation1.Review some words about food. (apple. juice. milk .cake)2.Watch a cartoon about picnic. We can eat and play outside.3.Show them some pictures by PPT. If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omorrow, what will you take?4.Let students ask me “Will you take..? . If you want to take....., you cansay:Yes,I will./No, I won’t.5.Show them my handbag, and tell them 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take out an apple, juice, ball, book, bread and a pen on the platform.以上这位老师在热身环节设计了一首歌,创设了一个小熊在床上在床上欢快地蹦跳的情境,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当学生还沉浸在刚才欢快的情境中时,老师又创设了食物和野餐的情境,这两者的情境跨度太大了,学生很难一下子回过神,教学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

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决不能只把它作为新课导入的一个点缀,而应充分利用并拓展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至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个情境中,从而自然习得所学语言。

就本节课而言,热身环节那一首歌所起的作用对于整节课来说反而起到了副作用,应该毫不可惜地删掉,不管学生有多么喜欢,把复习表示食物的单词作为热身环节。

Step 1. Warm upT:Good morning, girls and boys.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Ss: Yes, we do.T: OK.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teacher show some pictures, make student try to think what questions Sam want to ask and Amy how to answer.)对于第一、二、三幅图,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答案。

Sam: Do you like ...?Amy: Yes, I do.但是到了第四幅图,学生就开始沉默了,课堂进入单词学习环节。

Step 2. Learn new words.Learn new word “why”, “because” and “picnic”.T:Oh, there are so many food on the grass. But, why?why ?(show a question mark on the screen and a red color word “Why”)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ood on the grass?Can you guess?Because...(show this sentence----Why are there so many food on the grass? ----Because...)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ood on the grass?Because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Step 3. Learn dialogues.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T: 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oo. Are you going to have a picnic? So, will you take your kite?( show a picture of a kite .)2 Will you take your / some ...Ask and answer with you partner.Step 4. Learn text.T: Now let’s enjoy a story about “picnic”, OK?(play the text cartoon)以上的情境创设就克服了情境与情境之间缺乏联系的弊端,食物的不断出现并摆在草地上,最终为学生呈现了野餐的情境,在野餐情景中自然而然的呈现几个新单词并实施教学,而后过渡到话题“Will take your ...?”可谓是水到渠成。

但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野餐的情境中时,再让学生用所学对话去交流各自的野餐计划时,学生自然显得兴趣盎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就会获得发展。

最后的一片课文时关于野餐的,学生在讨论了自己的野餐计划后,自然会有兴趣去了解别人的野餐计划。

这样把各个情境统一到一个主题情境来设计,就会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四情境创设应贴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