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美育、教法、创新三个方面对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育;教法;创新
于漪老师曾说过:“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

”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重大,目前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美育——思想教育的钥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育教育。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教育与智育之手段,此为教育者所不留意也。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现在的语文课本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美。

有山川河流的壮丽美、花草树木的生机美、名胜古迹的神奇美、震撼心灵的人情美……美不胜收,耐人寻味。

再者,作家们风格各异,无论是鲁迅的冷峻犀利、朱自清的朴素清新,还是老舍的风趣幽默、徐志摩的神思飘逸……都能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熏陶。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例如,朱自清的《春》,既有散文诗的韵味,又有画的意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教学时,我巧用多媒体,在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审美能力,收到了“润物细无声”之效。

二、教法——教学任务的灵魂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我们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质量,让三尺讲台创效益。

为了优化阅读教学,我常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春》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使学生易学、爱学、乐学,收到了事半
功倍的效果。

2.朗读教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文章是读出来的。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教学中要从“读”出发,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了解写法,在读中学,学中悟。

3.讨论法
讨论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能够满足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创新——教学成果的升华
创新,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1.教材——创新之基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载体,语文教材则是语文教学的载体。

要实现
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离不开语文教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地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小溪流的歌》)
材料二: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

(《骆驼寻宝记》)
让学生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讨论,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2.质疑——创新之源
古人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学,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由此可见,培养质疑的习惯尤为重要。

3.想象——创新之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
中,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让学生进行想象练习。

在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时,我让学生突发奇想,举出课文以外的例子;在教学《钦差大臣》时,我让学生续写剧本,学生趣味盎然,构思新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承载语文教学的诸多因素,因而充满活力与希望,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

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实际行动去实施新课标教学法,敢于创新实践,辛勤的汗水定能滋润语文阅读教学并结出理想的硕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