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按照镇教委统一安排我校于11月9日进行了期中知识检测。

本次检测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调配监考,阅卷采用流水线作业,学校统一筹算分数,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现将我校本次期中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个位数的。

纵向比,低段优于中段,中段优于高段。

中高段的语数两科科目的及格率、优秀率几乎没有达到眉县教研室《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常规要求的通知》里规定的标准要求,仅只有五3班的数学、三3班的语文达到县室要求。

低段:二年级语数成绩均超出县室要求,而且不差上下,一年级数学优于语文,及格率几乎达到100%,一二三班分别为100%、98%、97%,优秀率一2班超出58%,达93%。

横向比略。

语文:六3、六1、六2;五3、五2、五1;四3、四1、四2;三3、三1、三2;二4、二3、二1、二2;一1、一2、一3。

数学:六1六3、六2;五3、五2、五1;四1、四3、四2;三2、三3、三1;二4、二2、二1、二3;一2、一3、一1。

本次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学生全面分析、技能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测试。

阅读、习作题的检测比较灵活;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各年级均注重了课外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看拼音写词语,照样子写词语,组词、成语填空、课文默写和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项,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一般得分率都在80—90%以上;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分析、习作,学生的得分率低于70%;有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得分率较低,四年级作文写世园会,五年级第九题“根据观的三个不同意思,分别写出三个词,并用这三个词各写一个句子”既考察了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以后各年级都要加强课外阅读。

本次试卷所出的试题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

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

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本次试卷除四年级、六年级偏难外,其余年级试题难易适中。

从上交的试卷来看,普遍存在书写潦草、不规范,横不平竖不直,尤其是低段,男同学,女生普遍较好。

二年级学生的使用标点符号意识淡薄, 五份卷,只有二四班宫杰,标点齐全,3个同学整篇只有句末一个句号,还有一个连个句号也没有,这还是咱抽来的优生,差生就可想而知了。

语文得分率较高的有看拼音写词语、词语填空、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按课文填空等,这与教师平常要求多读多背多写密不可分。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象刚才说的五年级语文第九题。

六年级第六题“修辞在线”教师没有注重训练,学生失分率就偏高。

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课外书籍少,阅读量小, 所以知识储备就少。

学生的阅读态度不端正——畏读,有的甚至不做,阅读方法方法不正确——略读、导致阅读能力不强, 表现在对在卷面上词语理解出现偏差,准确率不高,分析理解题泛泛而谈,不够深入。

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谋篇布局、选材立意等作文能力偏差,习作立意不新、语言不优美生动,只有骨感,没有美感。

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较好,反映在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解答上,正确率均在90%以上。

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学生因计算丢失分不多,但中高年级对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规律的使用上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进步,只有部分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上出现错误;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列式,但有些同学失分失在计算上。

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够把教师教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因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强,衔接性比较强的题目,少数学生得分率偏底。

教师应当改进识字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低年级在在加强书写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写正确,更要要求学生写美观、写规范、写入体。

抓好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联系生活学语文。

每教学一篇课文,应当作一次阅读训练来要求学生,教师在教会学生读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中,适当加入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强化作文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写日记的好习惯,要重在积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作文审题、写作技巧的指导,并要强化训练。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加强家校联系,关心后进生。

注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立足教材,扎根生活。

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重视过程,培养能力。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加强数理教学,例如小数和小数部分是两个概念,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有部分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我们平时只是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了解其功能,并不提倡作业中使用。

加强基础,强化习惯。

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审题、估算、验算、检验方法等。

抓好学科单元测试,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学校要公示各班各单元成绩的状况与变化,要审阅单元试卷和质量分析,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制度。

抓好薄弱年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期中考试成绩下降者,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教师教学质量奖罚制度。

抓教师课堂教学。

要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准确把握目的、重难点,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教学堂堂清,克服惰性和随意性。

课堂要精讲多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实际,精心分层设计,忌千篇一律,。

及时批改反馈矫正、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

对学生要从严要求,向40分钟要质量。

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

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要把抓成绩的突破口放在抓好学优生的提高上、差生的转化上,采取鼓励、面抓、和家长配合,让成绩在50分左右的学生都能及格,缩小与前面名次班级的差距。

保护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养成适宜、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

如每天晚上预习新知、复习旧知,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与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和练习册等。

总之,我们全体教师将认真总结本次期中考试的得与失,深刻反思,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校,全体教师端正意识,明确责任,按“扎扎实实抓常规、不移余力提质量”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再次提高。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二按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我校于11月13日组织了期中考试。

从这次考试的总体情况来看,我校大部分学科成绩相对位置靠后,只有少数学科排名到了全镇的上游水平,对照往年的测试情况看,学校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与其他学校相比,成绩差距加大。

为此,在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分析现状,排找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确定了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的思路。

会议要求全校教师对照各自的学科,认真分析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认真组织了一、二、三年级教师对本学科、本班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的措施。

经过分析排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各学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得分率比较高,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

如语文学科结合语境释词的能力,对知识的运用的灵活度,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习作的表达能力等失分较多。

数学学科对根据数字特点与运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对概念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测试,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合理选择信息能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等方面知识内容失分较多。

英语学科阅读理解及连词成句等方面的内容失分较多。

普遍情况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还比较好,而对课外知识的考查失分较多,如语文课本中的短文分析,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而课外短文在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

数学学科中课本中常见题的解答还好,但联系生活实际与情境解答问题的能力稍差,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现象不能上升到数学的高度去分析判断。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试题的应变能力,如平时背得十分熟练的古诗,名言等,一旦要求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不知如何是好,另一个表现就是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差,也许我们平时见的最多的是一道道标准的应用题,而一旦这种形式改变了,立刻束手无策,缺乏举一隅而以三隅返的能力。

从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答题时,对题目的要求不清楚,结果造成答非所问,这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习惯的问题。

学生认真审题,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只有认真审题,做到字斟句酌,对题目的要求,对应用题的条件,真正理解明白,做到胸有成竹才不会出错。

通过几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卷面上基础知识,也就是我们平时反复训练的字、词、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阅读、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方面又恰恰是我们学习的薄弱的方面,卷面上阅读失分严重,对重点句的理解归纳抓不住要点,对句意的理解不知从何入手。

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不堪一提。

主要问题错别字太多。

语句不通顺,无条理。

抓不住中心,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

选材不好,谋篇布局不合理。

1、对新课程标准解读执行不到位。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含混不清,教学观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有些老教师用过去的老方法、老传统去教新教材,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

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基础知识练习较多,课外积累与拓展训练较少,练习辅导跟不上新课节奏,造成训练不全面,以至学生难以适应那种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