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探析

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探析

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探析摘要:城市广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当地的文化紧密相连,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构成元素。

它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城市的风貌与人们的生活态度。

当前,许多城市广场设计千篇一律。

文章从地域性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设计方法abstract: city square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element of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t reflects the style of the city and the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life in some ways. at present, some designs of city square are stereotyped.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design of the modern city square from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it probes the ways of design.keywords: city square; regional design;the ways 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我国建设地域性城市广场的重要性城市广场历史悠久。

从城市广场的发展来看,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生存方式的特征, 是人类生活环境和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城市广场类型多样,为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公共场所,市民可以在广场上交流与休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被誉为“城市客厅”。

城市广场历史悠久,从古希腊在广场上举办许多宗教活动到后来诸如集散性广场、纪念性广场、政治性广场的出现,再到现代的商业广场、交通广场等的逐渐增多,说明广场类型日益丰富,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与涵义,同时广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了城市的名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的建设也日新月异,随之发展起来的城市广场也越来越多。

但在快速建设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许多广场和一些城市建筑物一样,没有特点,对其它成功案例的模仿很严重,没有考虑到本土的地域特色,造成的结果是千城一面、沉闷单调,缺乏人情味,缺乏可识别性,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印象不深的冷漠感。

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本土的环境与文化,不能为了表面上的视觉效果而盲目效仿国外广场的设计样式,这样设计出来的城市广场是单调的,模式化的,没有底蕴的。

因此,对城市广场进行地域性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市民的精神凝聚力。

(2).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突出历史人文特色,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地域性概念及地域性的要素2.1地域性概念“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2]。

我国的许多城镇都有着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地方也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城市广场在设计时也应注重当地的地域性表达。

2.2地域性的要素对一个特定城市而言,其中的建筑对于反映城市的地域性起了很大作用。

地域性建筑是以地域主义思想为理论原则而进行创作的建筑[3]。

地域性建筑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状况、人文气息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从对地域性建筑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地域性设计方法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地域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及自然资源、城市环境等构成的环境要素或称客观要素;其二是地域的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构成的文化要素或称人文要素;其三是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结构形式及构筑技术等构成的技术要素或称实现要素[3]。

下面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方法。

3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方法的探讨3.1基于环境要素的设计方法探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生物、自然资源等几个方面。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下,很难脱离自然环境而存在,做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多变,自然资源分布也不尽相同,因此,因地制宜是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3.1.1对气候的考虑。

在做广场设计时,当地的气候条件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日照、降水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

广场的规划选址尽量不要选在有污染源的下风向,广场的建筑物布局和形体设计应该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同时有利于冬季防风,这就要根据当地的风玫瑰图确定建筑物的布局形式,是开敞的、半封闭的还是封闭的。

广场的形式也会受到当地通风条件的影响,比如,下沉式广场对于抵抗干冷大风的西北地区有利,但对于湿热地区,由于通风要求较高,所以这种形式并不十分适用。

广场在空间上的设计应考虑日照要求,比如,北方重视日照,南方重视遮阳,在设计时应设置不同的空间以满足对日照的要求。

在广场植物的配置上,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配置植物,广场上的植物不仅可以改善广场的环境质量,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供观赏、游玩的景观环境,人们可以在大树下纳凉避暑,也可以在草坪上休息聊天,有的广场植物配置没有考虑植物的气候适应性,为了美观,把适于在热带种植的树硬生生地搬到了寒冷地区,结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用假树代替真树,既起不到观赏效果,又不能调节广场的微气候,可谓是失败的做法。

3.1.2对地形地貌的考虑。

广场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

对于给定的地块,其地形地貌特点也基本确定了,广场设计应该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予以调整,努力创造出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的广场空间。

这种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方法通常与城市肌理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顺应城市肌理,有助于保持地域空间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对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能够减少,更能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生态特征。

要重视对坡地和高差的利用,往往会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

地势的起伏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景观点,也更加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在地形上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组合,再配以丰富的绿化,就会产生不同趣味的空间,人走在其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把原有的坡地变成平地,想必这种感受将会大打折扣,对人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

3.2基于人文要素的设计方法探讨现代城市广场应具有人文气息,要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照搬。

现代城市广场不仅具有现代气息,还要体现当地文化。

如可以通过广场中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小品等实体物质表现出来。

以物质为载体,对其进行加工构思,体现历史文脉。

广场的空间布局包括广场空间的序列、主次、形式等内容,它的设计很可能会受到当地民居的空间格局或是当地人们的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空间布局是严整的还是分散的,亦或是其它形式。

在广场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表达历史文脉的方法是借助于广场建筑风格的艺术加工。

建筑风格对于人来说是比较直观的,不管是广场内的建筑还是广场边界的建筑,人们往往最先从建筑风格上就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

其设计手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建筑的色彩、体量、轮廓线甚至是结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典型符号的抽象化表达,展现其地域风貌,比如对塔形象的抽象化表达、对大屋顶的抽象化表达等等。

因此,广场建筑常常成为反映当地文化的主要识别依据。

另外,也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以人为载体,通过社会风俗、节庆表演、礼仪等形式表达当地的精神文化和风土人情。

比如某些地方的秧歌文化、剪纸文化、风筝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广场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

在设计时,要给这些活动提供合适的空间,并通过环境烘托营造氛围。

3.3基于技术要素的设计方法探讨城市的技术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二者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其中的城市广场。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异性,因此,要根据本地现实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发展水平,挖掘技术潜力,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城市广场空间,不能盲目追求大规模和高档次,而不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兼顾。

这样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城市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城市广场规模的不同,不能一味只求规模大、气派的广场。

广场是城市品位特色与神采的展示场所,是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大众共享空间[4]。

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形态、景观绿化、景观小品设施、道路系统衔接等等,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效益,做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性原则要贯穿于广场设计的始终,比如对于广场植物的选择,不一定要用非常名贵的植物,如果廉价的植物也能达到同样效果,从成本角度考虑,我们应该选择廉价的植物。

再比如,有的广场安装很多明亮的地灯,但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地灯,这样做不仅花费大,而且当人走近地灯时,容易看不清前方,对人的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技术的选择上,要善于选择本土技术,因为本土技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练,已经比较成熟,很多都是当地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精心钻研的结果,要在经济适用的情况下,把本土技术的优势最大化。

4结语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中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在其中,人们可以交流、休息,广场上的活动汇聚了人们生活的片段,寄托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回忆。

现代的城市广场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征,尊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继承与发扬当地的人文文化,符合当地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因地制宜,这样的广场才是真正为人们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1] 王玉娟.城市广场[j].山西建筑,2010(05).[2] 黄彦.城市广场地域性构形要素浅析[j].科技广场,2008(06).[3] 孙博怡.地域性的设计方法在天津当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9.[4] 朱学敏.城市广场设计小议[j].华章,201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