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ppt课件
魏·曹操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 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 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 识。
曹操个人档案
• 姓名:曹操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汉
• 别号:孟德(阿瞒)
室日益衰弱,董卓废汉少
• 文学成就: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 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曹操 领袖和重要诗人。曹操是建安文 将献帝迎至许昌,并以皇
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 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刘备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对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 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 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 “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联合东吴抵制曹操。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 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 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 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 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 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 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作业】 作文《我心中的曹操》 要求500字,体裁不限
2、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 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 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 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却用 两个典故写出了求才之心的迫切。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 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 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 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 盟”,统一天下。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 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 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 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 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 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 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 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以月比喻人才——比兴,暗喻人才难得 呼应第二小节
欢尽 饮礼 畅娱 谈宾
纵酒放歌,心忧天下
得 才
不 得
基调昂扬
忧反 思复 不沉 断吟
借用典故,表明心志 渴求贤才,成就伟业
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 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 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 “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 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 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ǔ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少儿益智-曹操-短歌行.mp3
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按照作者的情感,把全诗分为4 节(上面两节,下面两节),体会 作者为什么而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
• 座右铭:挟天子以令诸侯
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
• 称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朝露: 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典: 1、“青青”《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 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 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 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 动来投奔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