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技术参数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因东侧基坑边坡中岩质边坡段边坡稳定性受控于顺层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北侧、南侧、西侧段边坡为切向坡于逆向坡,边坡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

岩质边坡在按建筑设计要求平场后开挖可能出现沿岩层层面的滑动破坏和沿陡坡倾斜裂隙发生崩坍,掉块破坏。

为此,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喷锚与格构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厚,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为1.5m*1.5m*1.5m,孔径为75mm,喷射混凝土护面设置伸缩缝,设置间距为20m,缝宽为25mm。

格构锚杆采用A110锚孔、每个锚孔设置一根HRB400级C28锚杆(深度详设计图),锚杆入射角度度为20°,基坑坡顶500mm范围内采用C20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护面,坡顶500mm以外设置截水沟,其基坑支护段支护形式如下表1.1-1所示:表1.1-1:基坑支护形式范围做法图为此,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采用坡率法+坡面喷射混凝土+截排水系统,与坡率法+格构锚杆+坡面喷射混凝土+截排水系统,基坑支护节点如下图1.1-1、1.1-2、1.1-3所示:A~B段基坑支护剖面图A~D段基坑支护剖面图图:1.1-1:喷锚坡面示意图P~C段基坑支护剖面图图:1.1-2:格构锚杆+喷锚喷锚示意图土方开挖及支护原则因本工程土方量大,根据场地特点,坚持“先支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以及“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原则,分块、分层施工。

边坡支护严格按照“逆做法”跳槽施工,先进行坡面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机械削方、人工清方,再进行坡面格栅面格构护坡施工,格构锚杆挡墙采用“逆做法”施工,上部施工完毕后,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施工过程中加强扬尘的防治,安排专人对运输车道的集灰的清理,定期洒水降尘;对土石方运输车量出场前,对车辆轮胎及运斗周围泥土进行清理,运斗上帆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污染城市道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工期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其基坑开挖施工以土方施工为主线,其边坡支护及地下室外侧的排水沟为辅线进行分阶段流水施工作业:基坑开挖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施工阶段(如附图所示):土方平场施工流程原始地貌复测为了便于场地平整及土方算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及标高,对施工场地内的原始地貌进行复测。

复测时应准确的测量出每块台地的标高。

原始地貌进行复测时,必需通知建设、监理单位参与复测工作,复测完毕后,需三方对复测结果给予确定。

基坑边线在进行基坑支护边线放线施前,需对基坑周边支护情况进行分析,区分该位置的基坑底部工作面的留置宽度后,确定基坑开挖边线,然后进行施工现场的放线施工。

在进行减震带开挖边线施工时,按照基坑支护设计边坡要求进行机械凿打施工同步进行对基坑边坡。

当减震沟开挖至2m深度时,则进行格构支护及喷锚施工。

基坑靠喷锚及格构支护侧的放坡系数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图放坡,靠地下室基坑内侧的土质段边坡按照1:0.75坡率、土质段按照1:1.25坡率放坡。

图1.4-1:喷锚固基坑开挖边坡示意图图1.4-2:格构基坑开挖边坡示意图减震带施工为了减小基坑内区域爆破时产生的水平波对周边建筑物、市政综合管网及周边在建项目的边坡的影响。

在基坑爆破前,沿着基坑东侧、西侧、南侧基坑内侧设置一条5米宽、深度至地下室进坑底标高的“减震沟”(范围如下图1.6-1所示),考虑东侧距东侧的道路侧天然气管道比较近,在基坑北侧巨东面设置一条基坑长度1/3的减震沟(长度为27m)。

场地区域基坑以中风化沙岩及泥岩,质地比较硬,为此在减震带沟槽施工时,采用液压破碎机进行凿岩,施工至基坑底标高,减震沟内破碎出的渣石必须及时清运沟槽内,减弱爆破水平波的影响。

贴基坑侧减震沟的放坡方式按照基坑支护类别进行放坡,基坑内侧的放坡按照岩质段边坡按照1:0.75坡率、土质段按照1:1.25坡率放坡施工。

图1.6-1:基坑减震带范围示意图基坑爆破施工基坑减震沟施工完毕后,经项目自检合格,报建设、建设单位进行综合验收通过后,再报綦江区当地质安监督部门验收及备案。

基坑爆破设计及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分包单位设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该方案在实施前,必须上报当地公安部机关报验及备案。

基坑的爆破设计及施工方案详见专业分包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

爆破实施控制注意事项炮孔位置及间距必须按照《爆破设计方案》规定的间距及位置布置。

按照“减震沟深度不小于1.5倍炮孔深度”原则,反算炮孔的钻探深度,炮孔在凿洞前必须测量每孔炮孔位置的绝对标高,然后在计算出炮孔的钻探深度。

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控制炮孔钻探深度,必须在基坑底标高顶基岩1m以上,防止因爆破爆松基底,地基持力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超钻的炮孔,采用细砂回填。

严格控制每个炮孔炸药的计量,不得野蛮施工、盲目施工,每个孔计量必须由爆破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

基坑在爆破前,项目部及爆破公司派专人在爆破设计规定的安全警戒距离处四周提前20分钟进行交通疏导,并进行鸣哨及电喇叭警戒,警戒范围为200米,确保安全。

每次起爆前,警戒人员应全部到位,必须清理爆破区内和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机械设备、车辆。

爆破单位施工现场负责人检查督促,确定安全后通知爆破专业人员发出引爆指令。

爆破时由不少于三人记录引爆的个数,确保所有的炮孔内的炸药已完全引爆。

起爆施工完毕后,由爆破公司专业人员对引爆区域进行核查,是否存在未引爆的爆眼,若有未引爆的爆眼,必须由爆破公司专人进行处理。

若爆破现场专业人检查引爆区域全部引爆或未引爆爆眼由专业技术人员解除,不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现场爆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警戒解除。

爆破现场人员必须有专业资质,持证上岗,人证合一。

进场施工前,爆破公司现场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现场堆放的炸药必须由爆破公司专业人员2人24小时、不离岗看管,炸药存放地点必须空旷,周边无居住区,避开人员出入密集区,并在堆放场地5m外设置警戒。

堆放场地严禁烟火。

严格控制炸药的收领程序及管理制度,每次领取炸药时必须登记用量、用途、施工区域、复核领取人员信息(身份证),库管人员必须登记每日炸药用量及库存量,建立炸药用量登记台账。

基坑支护施工当减震沟开挖同时,立即对已开挖段的基坑进行支护施工。

本项目基坑支护为放坡率+坡面喷混凝土+截排水支护与放坡率+格构锚杆+截排水系统支护两种支护。

区域分布如下图1.7-1、表1.1-1所示:图1.7-1:基坑支护分区图无论采用哪种支护方式,每层挖掘机挖至接近边坡位置时,采用挖掘机粗略修整,然后由人工精修,保证边坡整齐美观。

施工时应准确控制边坡坡率。

开挖时,在坡口桩处插花杆或其它明显标志,保证机械操作手在操作时不侵线,要求机械操作手在修边坡时,留100mm人工修整,每降低一层用人工及时挂线、修整,测量人员要重新恢复中桩、边桩,发现有误及时调整。

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当挖至标高后,应及时进行锚杆施工,以避免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发生滑移变形,同时也可避免搭架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路基土石方开挖与锚杆施工要相互协调配合,严禁在整段边坡成形后才进行锚杆施工。

高边坡施工过程中若遇强降雨或持续降雨,若来不及防护则要对已开挖的边坡用塑料膜进行覆盖,防止边坡冲刷。

在开挖高边坡的同时,要做好坡面防护与排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对于开挖时出露的岩溶(溶洞或岩穴),若是干溶洞(岩穴)采用浆砌片石封闭,若是有水溶洞(岩穴)则采用干砌片石充填。

采取相应排水措施,设置边坡平台截水沟排除地表水,边坡坡体设置一定数量浅层泄水孔排除基岩裂隙水。

在基顶设置截水沟,排水走向如下图1.7-2所示,截水沟向内侧找坡。

爆破施工完毕后,立即对地下室外墙排水沟及集水井进行施工,基坑内的雨水采用提排至基坑顶部的集水沟经沉砂井排除至市政雨水系统;图1.7-2:基坑截水沟示意图格构锚杆支护施工锚杆框架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孔位→钻机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安装锚杆→注浆→制作框架梁。

锚杆孔测量放线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

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 mm。

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竖梁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边坡高度确定,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其间距可适当调整。

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锚杆的设置间距与格构间距相同。

钻孔设备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杆孔径、锚杆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

岩层中采用MG-50锚杆钻机钻孔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钻机就位利用A48*3.0钢管脚手架杆搭设平台,平台用锚杆与坡面固定,钻机用三脚支架提升到平台上。

锚杆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杆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 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 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锚杆与水平面的交角z 不大于45°,设计为20°。

钻机安装要求水平、稳固,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

钻进方式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至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口偏差≤±50mm,孔深允许偏差为+200mm。

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杆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 m以上。

锚杆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