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2.doc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2.doc

4.11.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答: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一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

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4.12.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什么?答: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中。

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

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活动不仅仅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冲动,同时也可以认识未知的世界;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所以游戏是一种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2)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有20种,前10种是分解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l0种为综合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

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4.14.蒙台梭利将幼儿分为几个敏感期?答:蒙台梭利将幼儿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敏感期:(1)秩序敏感期。

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

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

在这个时期得到生活秩序方面培养的儿童,可以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早睡早起的习惯,饭前洗手的习惯,睡觉前把第二天的衣服放好等习惯。

这种种习惯在秩序敏感期培养起来,可跟随幼儿一生。

培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父母或教师每天都要坚持按同一秩序做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跟随父母或教师进行的。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

在这个敏感期得到培养的幼儿,可以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好习惯。

幼儿在有关细节方面的表现和行为,教师或父母要给与及时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教师或父母更应该提醒幼儿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

(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幼儿行走第一步,通常标志着他从1岁进入了2岁。

这时候,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行走。

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这一时期家长如果细心培养幼儿的行走能力,不仅可以使其获得稳健的步伐,还可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走习惯,如我们常见的“内八字”与“外八字”等,从而使他们的行路姿势更美观大方。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

他们经常抓握东西,喜欢开关一切可以开关的东西。

蒙台梭利认为,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自我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手将能同成人一样的灵活,并有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行动方式。

对于幼儿手部能力的培养,蒙台梭利制造了专门的教具,这使得受过蒙台梭利式教育的幼儿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比其他幼儿更胜一筹。

幼儿手部能力得到训练后,对于物体的大小、体积、重量、温度也会比其他幼儿更加敏感。

他们将来学习数、理、化时的基本感知能力也可能高于其他幼儿。

(5)语言敏感期。

l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当他们说出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

幼儿开始学话时,只是发出一个一个的单音,而后是单词,接着将两个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再就是模仿更复杂的句子。

这些阶段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的,而不是分开的。

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

▲4.17.简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

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第一种叫做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显然,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和演说家身上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这在科学家: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传统上,大多数所谓的智力测试都集中在这两种智力上,全世界很多学校教育也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

但是加德纳指出,这使我们对我们的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限的看法。

他列出的其他五种智力是:(1)音乐智力。

在作曲家、指挥家和一流的音乐家身上有着明显的高度发展。

(2)空间或视觉智力。

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所使用的那种能力。

(3)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

在运动员、舞蹈家、体操运动员身上,也许还在外科医生身上得到很高程度的发展。

(4)人际智力。

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是销售人员、鼓动家和谈判人员应有的那种能力。

(5)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

洞察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给人以伟大直觉的那种能力,是让你进入存储在你潜意识中的巨大信息库的那种能力。

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要提倡幼儿的完整学习: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这里的完整学习与传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却是建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基础上的,是有其当代心理科学研究依据的,也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例如,当前各地幼儿园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各种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争赶潮流送子人班。

这种做法就完全违背了幼儿的完整学习这一理念,长此以往,不但培养不出音乐专才、美术专才等家长所期望的“材料”,反而会使儿童丧失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机会,以至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人才”。

这一问题,同样也应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4.18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

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是: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

维果斯基写道:“教学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目标。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教学才会走在发展的前面。

因此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19.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

把儿童头脑中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

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

要解放他们活动的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幼儿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4.21.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什么?答: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即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好奇心”、“游戏心”,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还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而提出了“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

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应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5.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答:我国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1)体育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6.1.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儿童每天都在自发地进行游戏。

不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儿童都会主动地进行游戏。

如他们看到滑梯就会快乐地从滑梯滑下来,在泥土边挖沟、筑城堡,在小树林里捉迷藏、捡落叶等。

他们还自愿地结成伙伴进行游戏,从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和满足。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没有规定的模式。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

(3)游戏是愉快的。

游戏不同于劳动,它没有劳动的物质目的,而以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和取得游戏结果的愉快为目的。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事物。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

如儿童在玩沙、玩泥的时候,他们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

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

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

6.8.活动区材料投放有哪些要求?答:关于活动区材料投放的要求有:(1)材料和玩具多样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