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治疗的新理念
跟骨骨折治疗的新 理念
河南省中医院
难点
不规则性
跟骨的三维形态
跟骨骨折
骨科医生的严峻挑战
判断困难
骨折线分布走向
双重要求
解剖复位功能重建
计划与方案
不能正确制定
术后并发症多
手术方钢板
各种跟骨钢板
Ⅰ型钢板固定
Ⅱ型钢板(三叶板)固定
Ⅲ型钢板固定
Ⅲ型板的设计理念
跟骨骨折不复位可发生的问题
距下关节+/-跟骰关节的关节炎或融合 腓骨肌腱卡压+/-跟腓撞击征 跟部增宽使穿鞋困难 腓骨肌腱炎和腱鞘炎 减少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度 跟骨外翻、平足,少数内翻
……………………
保护好腓骨长短肌腱和腓骨外侧 皮神经和皮下筋膜一起向上翻起
充分暴露手术野
无牵拉技术
根据生理结构设计
跟骨正常生物 力学示意图
1.压应力
胫骨
距骨
2.前压应力
3.下张应力 4.后张应力
跟骨
正常跟骨骨小梁
压力骨小梁 压力骨小梁 跟骨三角 张力骨小梁
Ⅲ型解剖板固定模拟图
骨折后的 形态改变
正常跟骨形态
跟骨骨折后
跟骨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后形态上的变化
跟骨宽度增加
跟骨宽度增加
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分型及诊断方法
X线诊断 CT扫描 三维重建 Broden位投 照X线片
Sanders氏I 型
II型
III型
III型
IV 型
CT扫描方法
横断位扫描
冠状位扫描
CT横断位
CT冠状位
矢状位
CT三维重建
轴位
内侧位
外侧斜位
CT三维重建
外侧位
道路还曲折漫长……
牵引复位
纠正内旋 恢复轴长 增加丘高
暂时固定
载距突 及体部
抬高塌陷关节面,打压外侧壁
复位后距关节面
打压外侧壁
固定载距突
A B A、15°倾斜向前 B、30°倾斜向上
固定后情况
B
C
A
典型病例:某男,31岁
术前片
术后片
总 结
1、五个点的固定,适用于各种跟骨骨折 2、两个三角形的吻合,加强了跟骨三角 的强度 3、后距关节面得到坚强固定 4、利用钉板一体化立体重建跟骨 5、载距突固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