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交变电流
姚桂元
【教材分析】
这一章是《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讲述的是交变电流知识,它是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本章也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不仅有恒定电流,还有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不很清楚,容易混淆。
对于多变量,多过程,动态变化的问题,学生一时很难统筹全局,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以上困难,本节复习课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很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唤醒学生对交变电流的基本知识的回忆;
2、通过复习,进一步解决学生在新授课时出现的问题:
(1)图像题求解的技巧和方法;
(2)区别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的使用方法;
(3)变压器的动态变化分析和电能输送中的能量守恒。
【重点难点】
1、区别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的使用方法;
2、变压器的动态变化分析和电能输送中的能量守恒
【教学进程】
一、交变电流的描述
1、交变电流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电的图像分布在t轴两侧,直流电的图像分布在t轴的同侧。
【课堂预设】
此知识点的形象性很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通过填写导学案,学生自主回顾这部分知识点即可。
2、交变电流的产生
学生总结:从中性面位置开始,t E e m ωsin =,其中:E m =ωnBS =ωφm n 。
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 最大 ,感应电动势 0 ,磁通量的变化率 0 ; 在垂直中性面位置:磁通量 0 ,感应电动势 最大 ,磁通量的变化率 最大 。
周期T = 0.25s ,频率f = 4Hz ,角速度ω= 8π rad/s ,磁通量
的最大值Фm = 5/2π wb 。
(单匝)
【课堂预设】
两个重要位置:中性面位置和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
这两个位置都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可能有些混淆。
尤其是处理图像题缺乏章法。
通过填写导学案,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难点突破}
处理图像题:首先要从图像中找到尽量多的信息,如极值、周期T 、图像的斜率、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根据这些信息,再利用上一些基本关系式,如T=f -1、ω=2πf 等,就能够解决未知问题。
课堂巩固见【能力提升】第2题。
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
【课堂预设】
这四个值在应用起来非常容易混淆,学生不知道该用哪个值进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学生理解知识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难点突破}
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这四个值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加强对物理概念的讲解。
另外,要探讨一下这四个值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
(1)瞬时值
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值。
如,t=t 1时刻,正弦交流电1sin t I i m ω=
(2)峰值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例如,电容器的耐压值一定要小于交流电的峰值。
注意:用电器上标注的电压都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但电容器除外。
(3)有效值
本质上就是一个恒定电流。
替代作用,要求: ++==212Q Q Q RT I T
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交变电流的i -t 图象,则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
A .4 A
B .2 2 A
C .83 A
D .2303
A 解析:设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 ,由有效值的定义可得3243)2
4(222T R T R Q RT I T +== 解之得:A I 3
302=﹟ 注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专门用来计算电热、电功和电功率的。
(4)平均值
电动势t
E ∆∆=φ,电流t R R E I ∆∆==φ,注意:求解通过线圈某一横截面的电量,必须用电流的平均值R
t I q φ∆=∆= 知识点巩固做【能力提升】第3题。
二、变压器的特点与规律
1、变压器的特点
学生总结:n 1、n 2线圈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每匝
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同。
2、变压器的规律:
(1)一对一:
学生总结:电压规律 U 1:U 2=n 1:n 2 ,电流规律 I 1:I 2=n 2:n 1 ,能量守恒 P 1=P 2 。
(2)一对多:
学生总结:电压规律 U 1:U 2:U 3=n 1:n 2:n 3 ,
电流规律 n 1I 1=n 2I 2+n 3I 3 ,
能量守恒 P 1=P 2+P 3 。
【课堂预设】
变压器的特点和规律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学生往往在这个地方丢分。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解题技巧并亲身示范,使技巧深入学生的心中。
{难点突破}
需要分析的因素较多,学生一时难以纵观全局。
我们可以让学生这样来做,认真分析“谁变了,谁没变,导致了什么如何变化了”。
根据物理规律来判断其他物理量如何变化,具体做法参考下面的例题。
例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S 为单刀双掷开关,P 是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U 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 1、I 2分别为原线圈和副线圈中的电流.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b 切换到a ,则R 上消耗的功率减小
B .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a 切换到b ,则I 2减小
C .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b 切换到a ,则I 1增大
D .保持U 1不变,S 接在b 端,将P 向上滑动,则I 1减小
解析:A 选项,R 、U 1不变;n 2增大。
由电压关系,U 2要增大,所以R 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学生:B 、C 、D 选项由学生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专题:交变电流》的导学案变压器这一部分。
三、电能的输送
学生总结:
1、线上损失
(1)电压损失ΔU = I 2R ;(2)功率损失ΔP = R I 22 。
2、电能输送中的重要规律
(1)电压规律
U 1:U 2=n 1:n 2 ; U 3:U 4=n 3:n 4 ; U 2=ΔU+U 3 。
(2)电流规律 I 1:I 2=n 2:n 1 ; I 2=I 3 ; I 3:I 4=n 4:n 3 。
(3)能量守恒
P 1=P 2 ; P 3=P 4 ; P 2=ΔP+P 3 或 P 1=ΔP+P 4 。
(4)高压输电的效率η=%1001
4 P P 。
【课堂预设】
电能输送的电路图中,共有两个变压器,三个闭合回路。
电路复杂,电路中的关系式比较多而杂。
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
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复杂电路的特点,总结其中的规律。
详细情况见导学案。
{难点突破}
帮助学生理清电路中的关系式,关键是引导学生搞清楚高压输电的电路结构图。
关系整理清楚了,运用起来会更轻松、更准确。
例如:某村在较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 kW ,输出电压为500 V ,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10 Ω,导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4 kW ,该村的用电电压是220 V.
(1)输电电路如图所示,求升压、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2)如果该村某工厂用电功率为60 kW ,则该村还可以装“220 V 40 W ”的电灯多少盏?
解析:(1)因为P 损=I 22R 线
所以I 2= P 损
R 线= 4×10310 A =20 A I 1=P U 1=100×103
500
A =200 A 则n 1n 2=I 2I 1=20200=110
U 3=U 2-I 2R 线=(500×10-20×10) V =4 800 V
则n 3n 4=U 3U 4=4 800220=24011
(2)设还可装灯n 盏,
根据电能输送中的能量守恒,有P 4=P -P 损=96 kW
其中P 4=(n ×40+60×103) W
所以n =900.
【课堂小结】
一、复习了交变电流的有关知识;
二、学会了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三、理顺了电能输送的复杂问题。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