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资料A卷一、名词解释1、市政:是指国家在城市区域设置的国家政权机关,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整个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各种手段对城市及市民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市政学: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
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城市市民:通常是指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的所有合法公民,是城市的主人,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5、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6、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经理制:由市议会聘任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专门行使行政权,但并不是市长。
9、市长议会制:有独立的市政府与市议会,分别行使行政权于议决权,市长与市政府的地位高于市议会的地位。
10、市委员会制: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兼行市的议决全和行政权。
:11、城市行政说:指的是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12、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做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13、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14、市政执行:指城市人民政府以贯彻落实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的过程。
15、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6、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空间的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综合部署。
17、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
市政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市政绩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市政绩效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市政绩效是对市政职能实现程度和结果的客观评价;市政绩效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8、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人口、非农产业、地域城市化的过程,是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乡关系转型的过程。
19、城市社区:指聚集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市政领导:在中国指行使城市公共事务决策权的中共市委和市人大分工和协作,主要由中共市委集中市民的公共意志,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中共市委的政策转化为城市权力机构的意志,并由中共市委和是人大领导和监督城市的其他国家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实施国家机构意志的组织体系和运行过程。
21、雅典宪章:把城市的功能分为居住、游憩、劳动、交通四大功能,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这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认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住宅应该占用城市中最好的地区,主张从区域的观点搞好城市规划,制定城市规划法规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现。
22、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城市规划要考虑城市功能之间的联系,功能分区用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第二、城市规划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第三、对城市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协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如何促进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问题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23、经营城市理论:也称为城市经营理论。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城市看着可以实施经营活动、获取相应收益和汇报的资产。
24、城市社会团体:指城市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5、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以城市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促进城市社会利益和协调发展,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的手段方式,对城市公共事业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26、城市危机: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并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及城市环境等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的事件或状态。
二、简答题1.市政学与行政学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A、从学科历史和学科发展来看,市政学与行政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最初的市政学,即以城市政府及其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至今,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市政学即城市行政学,它是研究城市行政管理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如市政组织、市政体制、市政职能以及一系列专项管理,也是行政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B、在市政学与行政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表现的十分明显。
市政学是政治学、行政学有关理论在城市管理中的展开和运用。
政治学、行政学所揭示的科学原理,对市政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区别:市政学以特定的市政现象为研究对象,它并不从宏观层面上研究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而只是在城市管理这一领域里研究有关城市行政问题。
2.市政的特征有哪些?(1).政治性(2).整体性(3).综合性(4).动态性(5).双重性(6).历史性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1)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2)能力形成的同步性和建设的超前性(3)运转的协调性和系统性(4)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作用:①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提供物质技术条件。
②城市基础设施为市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
③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④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发挥和提高其聚集效益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
⑤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辐射效益实现的条件和前提。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2)、主动性(3)、长期稳定性(4)、指导性(5)、纲要性5.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城市的功能是指城市对城市以及城市对其以外的地区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变动性、开放性等特征。
一般功能是所有城市都必须具备的那部分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共性,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依据。
特殊功能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而是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
功能:指在城市诸多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其主导作用的功能,它影响和作用着城市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合功能:指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一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
(2)、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
城市的经济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所有制结构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城市企业结构城市的社会结构:城市的政治结构城市的文化结构城市的人口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指由于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化所导致的城市诸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联接状态,它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形式。
7.城市发展趋势。
(1)信息城市(2)全球城市(3)生态城市(4)健康城市(5)法治城市(6)和谐城市8.现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集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9.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1)市政绩效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2)市政绩效在内涵上与城市竞争力保持一致。
(3)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10.11.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促共进规律。
(2)城市化的阶段性发展规律(3)城市化进程的非均衡发展规律(4)大城市超前发展规律12.市政职能的依据有哪些?(1).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服从中央政府、上级地方政府的领导,是市政职能的首要依据。
(2).城市政府的辖境及其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是市政职能的基本依据。
(3).市政体制、城市的行政体制、城市政府的机构设置是市政职能的另一类基本依据。
(4).城市政府的财力,是市政职能的基础性依据。
13.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社区组织管理⏹社区党建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文化、教育管理14.城市规划的特点有哪些?(1)政策性 (2)预见性 (3)综合 (4)区域性 (5)权威性15.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
(1)城市治安管理是城市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2)城市治安管理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国家形象和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16.市民政治参与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意义。
市民参政,亦称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影响城市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市民参政是市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城市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体现。
第一,市民参政是促进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第三,第三,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17.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有哪些?(1)环境质量标准制度(2)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3)“三同时”制度。
(4)环境监测制度。
(5)排污管理制度。
(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7)污染赔偿制度。
(8)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9)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0)城市环境综合整合定量考核制度。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8.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1)信息产业管理(2)信息基础设施管理(3)信息用户管理(4)信息内容管理19.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以人为主体,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既是消费者,又是主宰者。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完整性,对外依赖性很强。
(3)高能消耗,需要大量燃料供能20.我国城市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有?(1)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职称制度(3)教育评估(4)招生考试(5)教材审定(6)毕业统考(7)教育督导(8)学生工作制度(9)学校党政领导考核制21.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土地资源的地籍管理,是城市政府为了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城市土地资源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城市土地资源调查、登记、统计、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