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第一阶段作业表单第二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培养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能动性。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的理解。
1、课标依据:
知道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简述五四运动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意义;理解、学习并发扬五四精神;
国培第一阶段作业表单第二周
白水县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
作业表单(1-2)
第一阶段:备好课(第二周)
研:运用ORID讨论法,个人说备课方法,成员议点子,初步达成备课的方法。
根据自己提炼的备课的方法自定题目
实际问题——集思广益
讨论法——集百家之长
主题发言人1:
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成员1:
2、教材依据: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让中国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封建自救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依旧不能是中国摆脱命运的枷锁,一战后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促生新的救国道路。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思维有限看问题欠周到、重表象,因此需要老师在重难点上加以讲解、引导。
第一:革命阶级是否变化
第二:指导思想是否变化
第三:革命目的是否变化
第四:革命前途是否变化
成员4:
最后可以让学生课后设计表格,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变化,更加一目了然,知识明了化。
初步共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导入——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一一展示自学内容——学生自学解决形象直观的简单问题——小组讨论重难点问题——老师重难点适当点拨、讲解——当堂检测——小结,学神探本节课收获——设计课后作业
主题发言人2:
针对本节课如何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成员1:
结合以前学习知识,如辛亥革命,形成对比,小组讨论,老师给出讨论方向或者讨论角度
成员2:
结合新文化运动,让学生知道李大钊在中国竖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会在思想上让中国革命呈现新的面貌
成员3:
直入主题,直接给出学生讨论角度,分组讨论,老师必须适当引导、点拨:
2、教材依据: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让中国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封建自救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依旧不能是中国摆脱命运的枷锁,一战后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促生新的救国道路。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一鸦,二鸦、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知道这一时期国人在不断探索救国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结果并不理想。
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知识体系化,建立历史大局观,知道历史潮流的发展必然会诞生新的阶级领导革命。学生应该容易接受新阶级的产生,但是思维有限看问题欠周到、重表象,因此需要老师在重难点上加以讲解、引导。
课题: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和地点,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知道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导课新颖、直观,以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精彩演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会提高学生学校的积极性
成员2:
利用学生一贯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查资料,编排话剧或历史小舞台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课堂精彩度
成员3: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
成员4:
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培养每组的尖子生,小组长带动学生学习,孩子与孩子的交流总是易于我们。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史学分析能力,应该容易接受新阶级的产生,但是思维有限看问题欠周到、重表象,因此需要老师在重难点上加以讲解、引导。
将前面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斗争史、探索史,但结果并不理想,历史潮流的发展会诞生新的阶级领导革命。
改黎和会的基本情况,简述五四运动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意义;理解、学习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并准确把握五四运动的性质。通过对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特点的比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比较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用动态的观点认识历史事件。通过对五四运动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改:修改原教学目标,运用共识方法再设计一节教学目标。
课题:五四运动
原教学目标:
1、课标依据: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运动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2、教材依据:
一战后对中国待遇的不公,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让国人不满,巴黎和会的条款刺激国人发动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