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 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2.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 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 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着丝点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 染色体 ,并分别向细胞 两极 移动。

末期:① 纺锤体 、 染色体 消失 ② 核膜 、 核仁 重现 ③细胞质分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 前期: 由两组 中心粒 发出 由细胞 两极 发出的 星射线 构成纺锤体 的 纺锤丝 构成纺锤体 同 纺锤体 的形成方式不同 末期:由 细胞膜向内凹陷 把亲代细 由 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把亲代 点 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不同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相同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 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 形态 相同 大小 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 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 染色体 和 纺锤体 等结构的出现( 有 DNA 的复制 )2、举例: 蛙 的红细胞 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 15%和体积分数 95%按 1:1 混合而成的,作用是 将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液:清水,作用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变化 (2N )2N →2N 2N 2N 4N 4N → 2N DNA 变化( 2C )2C →4C 4C 4C 4C 4C →2C染色单体变化 0→4N4N4N4N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目的变化:DNA 数目2N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3)染色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2.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 观察装片的步骤(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再用高倍镜观察六、细胞的分化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七、细胞的全能性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能够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八、细胞衰老1、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降低);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降低;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增殖能力是 有限 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 自身的因素 决定的 九、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 基因 决定的细胞自行结 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 个体发育 、机体 稳定状态 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十、癌症1、细胞癌变原因:外因:致癌因子: 物理 致癌因子、 化学 致癌因子、 病毒 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 1) ( 2)癌细胞的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

( 3)细胞膜上 糖蛋白 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我国的肿瘤防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简称 放疗 ) 化学治疗 (简称 化疗 ) 手术切除第二章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 (meiosis ) 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形成 生殖细胞 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减少一半 。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巢(哺乳动物称 睾丸 )原癌基因 和 抑癌基因 的变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

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 头部进入卵细胞, 尾部 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 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 和 受精作用 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 遗传 和 变异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减Ⅱ前期 减Ⅱ后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Ⅱ后期 有丝后期 减Ⅱ末期、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 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 dd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 × dd DD ×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Dd× Dd)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5)完全显性: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 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 均为红花)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 为白花)6)常见遗传学符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 测交 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 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