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guì)要塞(sài)偌大(nuó)不逊(xùn)B.颁发(sóng)遗嘱(zhǔ)教诲(huǐ)凌空(líng)C.翘首(qiáo)轻盈(yíng)悄然(qiǎo)桅杆(wéi)D.诘责(jié)镌刻(juàn)绯红(fēi)畸形(qí)2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自由地读书有乐趣,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
A.即使也茅塞顿开B.不仅还心有余悸C.不但而且豁然开朗D.虽然但是融会贯通3 . 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
B.毛泽东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重点刻画的人物,通过斯诺对他的采访与交流,让斯诺感受到:他是一位态度友善、和蔼可亲,有忧国忧民情怀、无私为国的红军领导人。
C.《红星照耀中国》为全世界回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解放全中国的”的疑问。
D.王树增《长征》这部作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所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翩然悬殊乌篷船人情事故B.撺掇沟壑马前卒叹为观止C.雾霭迁徒茂腾腾海枯石烂D.蕴藻踊跃物侯学风雪载途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二、基础知识综合6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北方人而言,春天不仅意味着春暖花开,也意味着要开始植树造林了。
早在汉代,甘肃的地方政府就重视树木保护,到了晚清时期,甘肃植树造林更是到了一个高峰。
西北各地dì guǎng rén xī,交通是zhìyuē西北各地发展的瓶颈,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主持扩建,修葺了兰州城池,整修陕、甘、新三省大驿道,沿途修建qiáo liáng、填平路基。
定西城外,他下令禁止烧荒,保护草木,尤其注重植树造林。
左宗棠重视绿化,对改善西北生态环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瓶颈()修葺()(2)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dì guǎng rén xīzhì yuēqiáo liáng(3)请将语段中画横线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原句意。
左宗棠重视绿化,对改善西北生态环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元老”——蓝藻①“你知道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吗?蓝藻!已知最早的蓝藻类化石发现于南非的古沉积岩中,是大约34亿年前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证据。
巢湖蓝藻科普馆展厅的醒目位置有如是文字介绍。
但是近年来,蓝藻,这位地球上的“元老”,却总是困扰着巢湖这颗淡水明珠。
②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34亿年前,蓝藻就出现在地球上,在漫长的生命演变中,周而复始地生长、死亡。
③蓝藻种类繁多,按色素的颜色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蓝绿藻(如海莴苣和水绵)只有绿色色素——叶绿素;褐藻(如墨角藻属植物)只有褐色和黄色色素;红藻则含有红色和蓝色色素。
④蓝藻的主要特点相当与众不同,它脾气古怪、性格多变。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生物,对地球从无氧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白天它们将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碳化合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但在黑夜时它们一般又会吸收氧气。
蓝藻细胞内含有蓝藻毒素没有死亡时一般不污染水体,是大自然和谐的一份子。
但当其破裂或死亡时,就会发出恶臭,毒素也会被释放到水中。
蓝藻还具有浮力调节机制,大部分蓝藻细胞内含有气袁,提供浮力,可调节自身在水体中的分布。
这一功能使得蓝藻在水生生态体统中占据优势,它们能调节自身在水体中的位置,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包括水体富营养化),但是它们和蓝藻水华(水华:蓝藻爆发时形成于水面的臭味浮沫)的形成也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⑤蓝藻与人类关系错综复杂。
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蓝藻像人类和睦相处着,在初夏时节随风飘荡在无垠的湖面。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蓝藻对饱受污染的水体发出了无声的抗议。
在富营养化的水域,它们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恶臭味的浮沫(水华)。
这些原本温顺的蓝藻,在高温、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下,逐渐变成恶魔:它们大面积聚集,释放毒素,散发恶臭,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甚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⑥蓝藻水华有明显的季节性,巢湖水华一般多发生在6月至9月。
那么究竟该如何防控蓝藻呢?以巢湖为例,首先要加强监测预警。
省环保厅每年4月启动巢湖蓝藻应急防控工作,同步启动蓝藻加密监测。
其次,打捞应急机制必须健全。
强化蓝藻应急处置,成立专业打捞队对沿岸重点区城实施近岸打捞。
最后,流域治理控源截污,改善环湖河道水质,才是抑制蓝藻水华的治本之策。
(选自《安徽日报》,有删改)7 . 从全文来看,本文除了介绍了蓝藻的历史,还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蓝藻”的知识。
8 . 第①段巢湖蓝藻科普馆展厅的文字介绍在文中有何作用?9 .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它脾气古怪、性格多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大约34亿年前,蓝藻就出现在地球上,在漫长的生命演变中,周而复始地生长、死亡。
11 . 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客”,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看出绿树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苞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回复了初春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出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种种的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树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2 . 自初夏至今,梧桐树在“我”面前显出了哪几种容貌?请分点概括。
13 . 为什么梧桐树的落叶更能象征悲哀?14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2)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15 . 作者从梧桐身上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结合你自己生活的体验谈一谈感受。
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日光下澈,影步石上,_________;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7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2)晓雾将歇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18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