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铁路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工程一标段**** 隧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制:复核:批准: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2..............................................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 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4.............................................. 施工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交叉口处斜井加强段施工............. 错误! 未定义书签挑顶施工.................... 错误! 未定义书签过渡导坑施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开挖.................... 错误! 未定义书签支护.................... 错误! 未定义书签施工主要事项................ 错误! 未定义书签正洞上台阶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正洞拱架与斜井拱架搭接.......... 错误! 未定义书签注浆加固围岩................ 错误! 未定义书签拆除导坑边墙临时钢架............ 错误! 未定义书签正洞工作面的开辟................ 错误! 未定义书签5、进度计划安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6.施工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7.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 站前工程土建一标段*** 隧道设计图(2)**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国家适用于铁路施工的规范、标准等文件;(4)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队伍、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5)类似项目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隧道为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Ⅰ标工程,隧道位于云南省文山州** 县境内,进口里程D4K339+026,出口里程D4K352+651,隧道中心里程D4K345+,隧道全长13625m。

** 隧道位于线路左侧,与线路平面交角为90°,交点里程D4K346+。

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综合坡度%,斜井平长645m,斜井井口与井底高差为,井底设25m长%的缓坡段(下坡)。

交点处斜井混凝土底板顶面与正洞仰拱填充混凝土顶面标高一致。

斜井进入正洞后,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计划,分别向进、出口方向形成两个作业面进行施工。

斜井共施工正洞3610m,其中进口方向1522m,施工里程D4K345+200~D4K346+722,出口方向方向2088m,施工里程D4K346+722~D4K348+810。

斜井施工正洞施工组织计划工期为:2011 年3 月31 日进入正洞,2011 年4月30日前完成交叉口段挑顶施工,进口方向与1#横洞2014年7月9日贯通,出口方向与2#横洞2014年8月28日贯通。

斜井进入正洞后为Ⅴ级围岩,处于可熔岩与非可熔岩接触带(D4K346+670~+800),围岩破碎、富水,围岩地质条件较差。

3.总体施工方案斜井施工至与正洞隧道边墙交界后,先对交叉口处斜井洞身进行加固,加固完后,进行挑顶施工。

从斜井与正洞边墙相交里程起,采用过渡小导坑进入正洞洞身开挖,于正洞隧道中线处达到正洞拱顶高程,施工中应预留变形沉落量和临时支护厚度。

然后再逐步扩挖至正洞标准断面。

正洞上台阶标准断面形成后,正洞采用三台阶法同时向进口和出口进行施工。

交叉口处施工原则为“超前支护、分部开挖、加强支护、随挖随护、及时封闭、加强监测”。

4.施工步骤I18钢拱架10程里交相边洞正与井500交叉口处斜井加强支护段图1:交叉口处斜井与正洞支护示意图(单位: cm )挑顶施工 斜井与正洞交叉地段设计为Ⅴ级围岩,开挖后围岩易变形、坍塌。

因此,挑顶施工要坚持“管 超前、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 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确保 施工安全。

4.2.1 过渡导坑施工4.2.1.1 开挖 交叉口处斜井洞身加强段施 图 2:正洞边墙处斜井拱部钢架侧 面连接钢板位置示意图(单位: cm )交叉口处斜井加强段施工 由于交叉口处围岩受力复杂,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支护措 施要加强。

施工中,从斜井与正洞边墙相交处起 5m 范围的斜井洞身,采用 I18 钢拱架,拱架间距,斜井与正洞边墙相交处并排立 2榀I20b 钢拱架,并把两榀 拱架焊接成一个整体;钢架间用环向间距的φ 22纵向连接筋固定为一个整体 (如图 1所示)。

正洞边墙处斜井拱部钢架侧面焊接连接钢板,钢板中心间距 60cm (交叉口位置正洞拱架间距为 60cm ),用于固定斜井上台阶凸向正洞而加 长的工字钢,为正洞上台阶拱架提供一个落脚基础(如图 2所示)。

正洞I20b 钢拱 隧架, 60cm/榀。

并排2榀I20b 钢 拱架焊接牢固 27~173 中线内轨顶面 仰拱填充面因斜井上台阶凸向正洞而加长的工字钢I20b 钢拱架。

断 面 中线工完后,开始挑顶施工。

挑顶采用过渡导坑,逐步从斜井上台阶过渡到正洞 上台阶(如图 3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过渡导坑,采用高 4m ×宽 4m 的矩 形断面)。

导坑爆破后利用挖机扒碴到斜井, 装载机汽车在斜井底平坡段装运。

第一次出碴时利用洞碴整修出斜井进入正洞的临时道路,多余的洞碴运出洞 外。

4.2.1.2 支护 过渡导坑采用φ 42 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L=,间距 40cm ;初期支护 采用 I18 工字钢门形钢架, φ22 砂浆锚杆、 φ8钢筋网(仅拱部铺设),喷射C25纤维混凝土 26cm (拱部喷满,边墙喷成“排骨”形式) 。

4.2.1.3 施工主要事项1)过渡导坑拱部开挖标高应 预留变形沉落量和导坑临时支护 厚度,即导坑拱部初支不能侵入 正洞开挖断面,防止正洞安装拱 架时净空不足。

图4:挑顶过渡导坑断面示意 图( Ⅰ- Ⅰ断面)(单位: cm )上台阶平台斜井洞身26 Ⅰ 工字钢 门形钢架 隧中道 导坑开挖轮廓线正洞开挖轮廓线斜井初期支护Ⅰ内轨顶面图中阴影部分为斜井 进正洞挑顶过渡导坑A 点(上台阶拱 架接头位置) 图3: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挑顶工序示意图(单位:cm4362)导坑挑顶时应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导坑拱部超欠挖,提高导坑开挖成形质量。

3)考虑到开挖时导坑断面实际情况,导坑边墙拱架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拱脚落到基岩。

4)每一开挖循环都要用5m长的钻杆钻孔,探明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及围岩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2.2 正洞上台阶施工过渡导坑开挖至正洞隧道中线后,导坑断面已全部进入正洞断面,继续采用矩形断面向前掘进。

由于围岩较差,支护仍采用过渡导坑支护形式,施工至图3所示A点后(即正洞上台阶拱架接头位置)过渡导坑施工结束。

施工至A 点后继续向前掘进,形成正洞上台阶断面,锚喷支护封闭开挖面。

4.2.2.1 正洞拱架与斜井拱架搭接导坑宽度范围内正洞上台阶断面形成后,进行正洞上台阶拱架与斜井拱架搭接施工。

第一步:清理出正洞边墙斜井拱部钢架侧面的连接钢板,根据计算好的长度截取I20b 工字钢,工字钢位置固定好后与钢板焊接牢固(顶面应水平);第二步:安装正洞拱架,拱架一端固定于基岩上,另一端固定在斜井拱架外缘接出的工字钢顶面;第三步:施工锁脚锚管、锚杆。

钢架安装好后在拱脚及钢架接头位置钻孔安装φ 50锁脚锚管,L=,每个拱脚或钢架接头单侧不少于2 根,对管口进行封堵保护,为后续注浆做好准备;根据正洞设计图安装拱部系统锚杆。

根据现场围岩实际情况可增加锁脚锚管、锚杆数量。

第四步:安装钢筋网,喷射C25纤维混凝土回填密实。

4.2.2.2 注浆加固围岩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喷射混凝土封闭后,从预留的锁脚锚管孔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

注浆材料:1:1 水泥浆;注浆压力:~。

4.2.2.3拆除导坑边墙临时钢架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围岩注浆加固完毕后,拆除导坑边墙临时钢架。

正洞工作面的开辟拆除导坑门形钢架的直腿部分后,向进口、出口方向进行间隔循环施工。

跨过斜井断面6m后,从斜井向正洞开辟中台阶工作面,开始中台阶施工。

中台阶达到8m时,开始下台阶施工。

下台阶施工10m左右时立即进行仰拱施工,以及时封闭支护体系,开始正洞的正常施工。

5、进度计划安排(1)、交叉口处斜井加强段(5 延米)开挖支护施工,计划2 天完成;(2)、过渡导坑挑顶(过渡导坑水平长10 米)、正洞上台阶拱脚开挖,计划5 天完成;(3)、正洞拱架与斜井拱架安装、锚管(杆)、挂网、喷浆、注浆施工,计划3 天完成;(4)、斜井向进出口方向上、中、下台阶形成,计划20 天完成。

交叉口段挑顶扩挖共计划施工30天,共完成正洞上台阶38(m 上台阶38m, 中台阶26 m,下台阶10 m)。

6.施工劳力、机具设备配置开挖作业人员32 人;钢架、钢筋网及锚杆施工16 人;喷射混凝土作业12 人。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大型挖掘机1台,装载机1 台,出碴车3 台,湿喷机2台,压入式通风机1台,20m3空压机3台,YT28风钻20台,冷弯机1台等。

7.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⑴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支护信息,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⑵挑顶施工以“稳”为主,初期支护“宁强勿弱” ,开挖尽量采用弱爆破或不爆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进度。

⑶挑顶施工中,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稳定性。

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采取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⑷软岩地段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应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侧壁或拱顶掉块现象。

拱脚、墙角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软岩地段隧道拱墙脚严禁被水浸泡。

开挖完毕后,应尽早对围岩进行支护封闭,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

⑸在挑顶处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⑹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对各部支护进行定期检查。

⑺锚杆的质量、长度,喷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以及钢拱架的安装位置、间距等严格按本方案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