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3、预算调节制度4、定额上缴5、总额分成6、分税制7、分税制预算体系8、无条件转移支付9、非配套补助10、单位预算二、填空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改革目标上看,是指在_________基础上,按照_________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现阶段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_________在1993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递增率按本地区_________和_________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5、预算调节包括各级预算间的_________和各地区预算间的_________。
6、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_______与_______结合的原则;兼顾______与____的原则;贯彻_______的原则;与_______相适应的原则。
7、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偿_______、弥补________、保证______、优化_______、调节______。
8、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采用_______是规范转移支付的主要标志。
10、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_______,_________,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主体,政府须为企业创造_______的外部环境。
三、单项选择题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2、我国于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部()A、权责法B、组织法C、程序法D、权责法、组织法、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预算法3、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营业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4、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80%于20%B、75%于25%C、60%于40%D、50%于50%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6、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7、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B、地方政府是否构成以及独立的预算主体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8、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A、公式化转移支付B、基数法C、因素法D、补助金制度9、不考虑地区的支出需求,只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种收入指标确定转移支付对象与转移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模式是()A、支出均衡模式B、收支均衡模式C、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D、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模式10、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A、政府采购B、基础产业建设C、财政投融资D、社会保险四、多项选择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基层预算3、1988年中央决定对各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其中主要的包干形式有()A、收入递增包干B、总额分成C、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D、上解额递增包干4、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B、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C、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D、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5、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A、关税B、消费税C、土地增值税D、印花税6、下列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及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范围的是()A、国防、外交、对外援助B、进出口权、关税权、国债权C、提供地方卫生保健D、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尖端科学7、分税制主要包括()A、分权B、分税C、分管D、分成8、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A、可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B、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C、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9、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在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具体内容包括()A、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B、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C、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D、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10、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在不调整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两个不同体制下的产物,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A、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差,没有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功能B、转移支付形式偏多,结构不合理,管理分散C、转移支付额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资金分配随意性大D、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没有法律依据五、判断改错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2、只要是属于中央政府职能范围内提供的公共产品,不管效率高低,都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不能参与。
()3、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收益、实现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
()4、由于绝大部分国家税收收入占预算收入的90%以上,所以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实际上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的划分上。
()5、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指定用途的拨款,但地方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如何使用,中央无权干预。
()六、简答题1、简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2、为什么说建立分税制预算体制适应了我国总体改革的需要3、简述划分税源的优缺点4、试论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逐步规范这一制度5、论预算体制中财权划分的主要内容七、材料分析资金流动性过剩对实体经济将产生扩张性影响,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而当前存贷利差较大,处于近20年的历史高位,商业银行盈利大幅提高,且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
较大的存贷利差刺激商业银行积极放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幅一直较高,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也不利于抑制过旺的投机性买房需求。
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很远了。
问题:为什么中国不断发生的通货膨胀在1993年之后消失了?简述这个现象与分税制之间的关系?(——摘自张军《读懂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一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653、P734、P725、P726、P727、分税制预算体系分税制预算体制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科学界定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主要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范围,分设税务机构分别征收;并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来进一步调节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8、无条件转移支付P869、非配套补助P8710、单位预算P68二、填空题1、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2、划分事权税种3、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税收返还、公式化补助4、税收返还额增值税消费税5、纵向调节、横向调节6、中央财政调控能力地方财政自主权公平效率民族政策经济政治体制7、辖区间外溢地方财政缺口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资源配置经济8、某地区应该得到的转移支付额=该地区人口数*(全国地方税税基总和/全国总人口数-该地区地方税基/该地区人口数)*标准税率9、“因素法”10、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三、单项选择题1、B2、D3、B4、B5、D6、B7、B8、C 9、C 10、D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4、ABCD5、AB6、ABD7、ABC8、ABCD9、ABCD 10、ABCD五、判断改错题1、对2、错某些公共产品属于中央政府职能范围,但出于效率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应由地方完成。
3、对5、错有条件转移支付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适合于特定的支出目的,因此能够有效地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六、简答题1、P652、答:a.1993年以前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的不合理性:①财政预算包干体制客观上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不合理的利益分界。
主要是助长了盲目投资和地区经济封锁。
②财政包干体制强化了各级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③预算包干体制与不规范的税收管理体制共同作用,催动了某些地方政府随意越权减免税收、或是擅自包税等不合理行为。
④财政包干体制运行过程中,我国财政困难不断加剧,削弱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⑤包干体制包干办法多而不统一,造成地区之间的苦乐不均,不能体现公平效率的原则。
b.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优点:①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合理的增长。
②有利于保证、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③有利于政府之间财政分配机制的形成和运转,有利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规范固定下来。
④分税制用分税取代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办法,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答:其主要优点:其一,中央税和地方税同按税源划分,且彼此独立,可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弊病。
其二,地方税与本地区利益密切相关,便于当地人民与人民代表机构对地方预算收支监督。
其三,企业按税种分别上缴中央税和地方税,可弱化行政部门按隶属关系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有利于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其主要缺点:其一,划分税源在现实中是很难有一个具体合理的标准。
其二,按税源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割裂了税种与税种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可能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4、答案要点:a.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存在的问题:①过渡办法带有考虑各种特殊利益的特点,与规范的均等化模型还有一定的距离。
②现有办法中的无条件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地区间不平衡,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地方的既得利益。
世界各国都是将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解决地区差异问题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