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第九章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主要内容1.何谓“心理健康”?2.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原则3.常见的心理问题4.行为改变的理论5.压力与压力管理1.何谓“心理健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等诸方面,然而对这诸方面的具体阐述和理解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比如:何为身体健康?何为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有“体适能理论”、“亚健康理论”等对身体健康进行具体的半定量化的和描述性的研究。

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则更难于量化,描述性研究也很难界定其论域范围,因此,关于心理健康的确切定义也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条目中说:“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

从这个阐述中我们可以认为,心理健康突出地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心理的最佳功能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二是强调适应,即心理活动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从而可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异常或疾病。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具体地描述了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包括:①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不仅不能正常地生活与工作,有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是健康人。

正常的智力是维持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的基础,因此它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

②情绪稳定、积极情绪稳定与积极是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和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喜怒无常,长期情绪低落,或者一经非正常刺激就显示出情绪反应激烈并难以控制,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事实上,许多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等。

情绪积极能够保证个体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够抵御不良情绪的过度反应,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中,情绪是最活跃和最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的心理因素,因此,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

③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必要的社会信息,从而能够积极地形成自己的社会知觉与社会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

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⑤良好的适应能力对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标志的动力性因素。

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人必须能够在变换了的环境中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才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在研究心理健康的领域中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纠正不良健康行为,对于患病者来说则是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计划。

健康心理学还着重阐述心理学与健康的关系、某些身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异常的预防与康复等。

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心理健康的实质以及作为一个私人教练能够在心理健康方面做点什么。

2.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原则心理健康是一个难以量化和确切定义的概念,但为了能够对心理健康作出相对具体的描述和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判定心理是否正常的原则和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对标准。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其形式和内容都应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

人的心理或行为只要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为人所理解,就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比如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他每天都穿着唐朝时候的服装上下班,那么别人一定认为他精神上有问题,反过来,如果生活在唐朝的人穿着现代式的T恤、短裤出来进去,那也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疑虑。

这个例子是说明心理与社会环境相悖。

再比如,一个人在数九寒天穿着短裤、衬衫上街也一定会招来众人的诧异的眼光,这显然不是正常人所为。

但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俄罗斯妇女就喜欢冬天穿裙子,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其穿裙子的行为自然适应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的行为自然不能算不正常。

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臣不变的环境中,当我们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环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有的孩子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特别是转入一个新的学校,由于同学关系的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其性格和交往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心理调节和积极引导,长久下去恐怕孩子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能和环境保持同一,是否能较好地适应环境,还取决于他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和解释。

健康心理咨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调节人们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和解释。

人们认识和解释环境信息的的方式受到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心理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超出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

一个私人教练要想在心理与环境统一性这个问题上对客户进行干预,他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能够较好地解释他的心理状况。

例如,一个人眉开眼笑、欢蹦跳跃,那说明他心情很愉快。

但如果一个人遇到高兴事的时候痛哭流涕,那他的这种行为就很难解释了。

心理与行为严重不一致可能是心理异常的重要信号,长期的不一致则可断定这个人心理有问题。

在私人教练的执教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反应来推断他的心理异常与否以及心理健康程度。

比如,当一个人遇有情绪障碍或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时候,他对事物的兴趣或对一些常人认为高兴的事反应冷淡、高兴不起来。

这个时候,私人教练就应当把改善客户情绪和维护其心理健康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人格的稳定性人格(个性)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的变故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个性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世界观、价值观等诸方面;个性倾向性则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相比之下,个性倾向性更加稳定和不易改变。

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说明他的心理(或行为)已经偏离了他的正常轨道。

3.常见的心理异常与心理疾病焦虑症●概念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患过焦虑症。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协,致使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加重,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个体产生焦虑的前提条件是有焦虑的情境刺激,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离开这种情境,焦虑就会明显降低或消失。

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获演讲、找工作去面试等都可能会产生焦虑,适当的焦虑水平可以促进我们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行为表现。

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它是指没有明确原因和指向的,持续时间较长,令人不愉快的的焦虑状态。

焦虑症会明显地降低人的行为能力,妨碍人的日常生活。

●症状患者充满了长久的、过度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五名的担心,过分机警。

强迫症●概念强迫症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强迫性观念的主宰,不由自主地重复进行某个动作或某种行为的心理行为倾向。

强迫症的病人常表现出焦虑、怀疑、悲观、拖延、责任感过强等心理行为特点。

在性格上,强迫症人群往往爱好对称、秩序、有条不紊;行为上则过分认真、过分控制、过分重视真假。

●症状强迫症按其发病率的高低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叫做“洗涤者”,即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物,总感觉手上、衣物上有细菌。

这类强迫症发病率最高。

有人把这类病症称为“洁癖”;第二类叫做“检查者”,即反复、不必要地检查某件事完成的结果,比如刚刚锁好门走出几步,又回来检查看是否门已锁好。

尽管个体本人也知道这样做没必要,但他如果不重复这个动作就会感到十分不安。

第三类叫做“强迫性观念”,即反复出现毫无意义的观念,有时是带有明显性欲或攻击性的观念。

抑郁症●概念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心理疾病,以忧郁和厌世等心理特点表现最为突出。

病人有凄凉感,常咳声叹气,对人对事都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抑郁症发展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轻生甚至自杀。

●症状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障碍、思维缓慢或自我评价降低、精神运动迟缓、性欲减退、明显消瘦、失眠严重。

以上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目的在于使私人教练能够了解心理异常的一般知识,从而在执教或与客户交往中了解客户某些行为的可能的心理倾向。

为维护客户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3.行为改变的理论作为私人教练,很多时候需要对客户的生活方式进行调理,也就是对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并促使其改变。

因此,私人教练有必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客户进行行为调整。

在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研究健康行为改变是从研究戒烟开始的。

人们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明知道抽烟有害于健康还不能戒烟?如何改变成瘾行为?这些问题促使心理学家们更加意识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对科学研究的责任。

目前,对行为改变的原因和过程的研究得到了几种关于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作为私人教练进行行为指导的参考。

[1]健康信念模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健康行为习惯,同时可能还有许多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或者叫坏习惯。

那么人们可不可以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而建立一整套健康的行为习惯呢?理论研究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原因在于他们所做的三个评估:其一是对健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的评估;其二是对采取健康行动可能得到的好处的评估;其三是对自己能够戒掉坏习惯而采取健康行动的能力的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