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

湘潭大学200 年 学期20 级《 环境监测 》课程考试试卷适用年级 专业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教师 得分制卷人签名: 制卷日期: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一、填空题(12小题30空,每空0.5 分, 共15分)1. 水质污染监测中常以 COD (或高锰酸盐指数) 、 BOD 和 TOC 、TOD 等综合指标来表征有机 污染物含量。

2. 溶解氧测定中,采用 硫酸锰 和 碱性碘化钾 作为固氧剂。

3. 环境监测中VOCs 指 挥发性有机物 ,PM 10指 可吸入颗粒物 , NH 3-N 指 氨氮 。

4. 大气污染监测中采样布点的方法有 扇形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 网格布点法 和功能区布点法 等。

得 分5. 环境监测中VOCs指挥发性有机物,PM指可吸入颗粒物,10-N指氨氮。

NH36. 空气中的污染物按照其存在状态一般分为分子态和粒子态污染物。

7. 总氧化剂是指能将 KI 氧化析出I的物质,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2的其他氧化剂。

去 NOX8. 土壤监测中采样布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和棋盘式布点法等。

8. 放射性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发生核衰变的数目,其专门单位是贝可(Bq)。

9. 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90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90dB ;10. 有害固体废物的特性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和反应性(浸出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等。

11. 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摄影遥测、红外扫描遥测和相关光谱遥测。

12. 回收率实验可以判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相对标准偏差可以判断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得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分1. 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时也包括硫化物和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2.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化合物。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浓度必须符合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标准。

3. 空白试验指除用纯水作样品外,其他所加的试剂和全部操作程序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程序,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

4. 生物监测指利用各种生物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即研究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各种污染环境中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评价依据的方法。

5. 等效连续声级对于起伏或不连续的噪声,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称为等效连续声级。

三、简答题(6小题,共42分)1. 河流水质监测中应如何布设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10分)答:为完整评价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 减断面背景断面:设在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 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而设置。

具体数目应依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消减断面:指河流受纳废 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明显。

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处。

(5分)对江河水系,当水面 宽度<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水面宽50-100m 时,在左右近岸水流明显 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中、右三条 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 足1m ,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设三个采样点,即在水 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 点。

(5分)2.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和测定上有何区别?两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10分)答: 高锰酸盐指数仅限于地表 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主要用于工业废水。

(2分)两者测定方法上使用氧化剂不同,前者为高锰酸钾,后者为重铬酸钾,氧化 性较高锰酸钾强;(2分)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过程中用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水样,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还原并过量,然后再用高锰酸钾回滴 过量的草酸钠。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用过量重铬酸钾氧化水样,然后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过量的重铬酸钾。

(4分)一般情况下,重铬酸 钾法的氧化率可达90%,而高锰酸钾法的氧化率为50%左右,故化学需氧量数量上大于高锰酸盐指数。

(2分)得 分3. 试比较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10分),生成稳定的答: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是采用四氯汞钾吸收液吸收空气中的SO2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

该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含量成正比。

(4分)该方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测定合物,其颜色深浅与SO2的标准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1分)紫外脉冲荧光法是采用波长为SO2190-230nm脉冲紫外光照射样品,空气中的SO分子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被激2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波峰为330nm的荧光。

发至激发态。

激发态的SO2(4分)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

(1分)4. 试举出四种大气采样中浓缩采样法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6分)答:大气采样中浓缩采样法有(一)溶液吸收法,适用于大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污染物的测定;(1.5分)(二)填充柱阻留法,对大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气溶胶污染物有很好的富集效率;(1.5分) (三)滤料阻留法,适用于大气中颗粒性污染物的富集;(1.5分) (四)低温冷凝法。

适用于沸点较低的气态污染物的富集(1.5分);或(五)自然积集法,对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均适用。

(1.5分)4. 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6分)答: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3分)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和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土壤十分困难。

所以,土壤背景值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变迁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

(3分)得四、计算题(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 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NOx时,用装有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L/min,采样时间为90min。

采样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部吸收液中含有3.0μgNO2-。

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10℃,大气压为100KPa,求气样中NOx的含量。

(标准状态为T=0℃,大气压=101.3 KPa,Saltzman实验系数为0.76)(1)求Vt 和VVt= 0.30 L/min × 90min = 27 (L)V= 27××= 25.7 (L)(4分)(2)求 NOx (以NO2计)含量NO2(mg/m3) = = 0.154 (4分)2.测定某水样中的BOD5, 其测定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水样中的BOD5值( 6分)。

分编号稀释倍数水样体积V水/mL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当天5d后水样30 100 0.0150 8.00 3.30 稀释水0 100 0.0150 9.00 8.80BOD 5(mg/L)=(1分)DO(mg/L)=(1分)C 1-C 2=mg/L (1分)B 1-B 2=mg/L (1分)f 1=29/30, f 2=1/30(1分)将上述数据带入,得BOD 5=mg/L (1分)五、论述题(12分)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有何意义?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 度和分布是随时间、空间和气象、水文条件及污染源排放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不断改变的,为了及时获得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动态变化信息,正确评价污染状况,并为研 究污染物扩散。

迁移和转化规律提供依据,必须采用连续自动监测。

(4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2分)。

中心站设有功能齐 全的计算机系统和无线电台,其主要任务是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定时收集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打印各种报表,绘制各种图形,同时 建立数据库。

当发现污染物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遥控命令,采取必要措施(4分)。

子站内装备有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气象、水文参数测定仪和环境微机;子 站的任得 分务是按照一定时间采集、测定、处理、存储监测数据并按照要求向中心站进行数据传输(1分);信息传输系统连接中心站和各个子站,进行数据传输。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