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技术交底第一条:遵守的规范、规程、标准。
1、《预拌混凝土》(GB14092-200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J186-2002)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1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16、《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17、《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1、《建设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22、《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的技术规程》(DBJ01-10-93)2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24、《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2003)25、《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T385-2006)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5)27、《预拌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01-95-2005)2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2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3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第二条:工程概况项目内容建筑面积46461m2建筑层数地下二层,地上十层、十五层、裙房部分地上二层建筑高度m、m、结构形式框剪抗震等级工程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框架地下一层一级抗震,地下二层二级抗震剪力墙地下一层一级抗震,地下二层二级抗震结构断墙体厚地下结构外墙: 300mm 400mm 600mm内墙:200mm 300mm 400mm 450mm,500mm 700mm面尺寸度地上结构//楼板厚度底板400mm; 550mm 700mm地下二层350mm; 200mm地下一层350mm; 200mm首层以上/混凝土搅拌方式预拌质量目标结构长城杯第三条:混凝土强度等级砼强度等级序号部位强度等级替换强度1 垫层C152 防水保护层C20细石混凝土3 基础底板C40 90天强度4 ±以下墙C40 60天强度柱C50梁板C355 首层、二层墙C50 柱C50 梁板C356 三层至七层墙C40 柱C50 梁板C357 七层以上墙C40 柱C40 梁板C358 楼梯C359 构造柱、过梁C2510 刚性地面C25基础底板C40,抗渗等级为P8;地下室外墙为C40,抗渗等级为P6;纯地下室顶板、人防顶板、水池P6。
墙、柱头入梁板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随顶板、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第四条:设计特殊要求1、本工程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无上部结构的地下一层顶板、水池、坡道外墙和顶板、室外人防倒塌棚架的环境类别为二b,其余室内环境为一类,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
2、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表2)环境类别参数一二a b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225 250 275 最大氯离子含量(kg)最大碱含量(kg/m3)不限制3、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措施1)对于环境类别为一类的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外露部分需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确保雨水不深入混凝土结构内。
2)对于环境类别为二b的工程的混凝土碱含量不得超过5Kg/m³,且不得采取具有高碱活性的集料配置混凝土,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结构碱集料反应:用低碱活性集料配置混凝土时,混凝土的碱含量控制在3Kg/m³以内,或者含量控制在5Kg/m³以内,同时采取掺加矿物掺合料抑制措施;用碱活性集料配置混凝土时,混凝土的碱含量控制在3Kg/m³以内,并同时采取掺加矿物掺合料抑制措施。
4、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得小于320kg/m3,最大水胶比5、本工程的地下室部分结构超长,应采用混凝土膨胀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地下有电气、设备机房,防水要求高,必须加强混凝土防裂抗渗性能。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水池、土建水箱等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所选用的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要求,外加剂厂家应做好施工方案,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对本工程防水混凝土质量全面负责,外加剂生产厂商应具备独立的生产能力、检测设备、其产品不许通过省部级以上单位的技术鉴定。
6、应采取可靠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止开裂。
1)注意骨料的配合情况2)控制水泥用量并且优选水化热低的水泥。
7、本工程禁止使用任何含有氯盐的外加剂。
8、补偿收缩混凝土部位及限制膨胀率要求:(1)施工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部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
(2)地下除后浇带以外的其他部位%。
9、出厂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第五条: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质量要求一、泵送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C50以下)1、原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一条款中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
水泥:本工程采用强度等级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低碱水泥,所选水泥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进场复试报告),并得到需方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细骨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使用前需进行取样复试,地下部分应有复试报告及碱活性检测报告,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应有良好的级配。
粗骨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使用前需进行取样复试,地下部分应有复试报告及碱活性检测报告,规格为5-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应大于1%,粗骨料应保证泵送要求,并应根据泵管直径及泵送高度调整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本工程所用泵管直径为100mm,最大泵送高度为66米。
水:拌制混凝土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选用符合北京市建委所规定批准使用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并检验外加剂均质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
掺合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进场后必须按规定取样复试。
2、坍落度要求当泵送高度在30m以下时,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范围;30~60m时,控制在160~180mm范围;60~90m时,控制在180~200mm 范围。
坍落度允许误差为±20mm。
现场在使用过程中,考虑施工环境及温度情况,以使用时的浇筑申请书为准。
3、水灰比要求:±以下最大水灰比为;±以上最大水灰比为。
4、混凝土碱含量要求:用于本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材料必须具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
±以下最大碱含量3kg/m3。
5、氯离子含量要求: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板及基础等环境类别为二(b)类,最大氯离子含量为%;其他环境类别为一类,最大氯离子含量为1%。
6、混凝土初、终凝时间的控制:供方应根据至施工现场的交通状况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及可泵性,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到现场应按规定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清退,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供方承担。
混凝土初凝时间为7±1小时,终凝时间为12小时。
二、泵送防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原材料要求除外加剂外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五条款中相应的技术要求。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选用符合规范及北京市所规定批准使用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并检验外加剂均质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
所用防水外加剂及配合比在使用前必须提前向需方提供,得到设计认可后方可使用。
2、抗渗要求:基础底板抗渗等级P8;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人防顶板、水池混凝土抗渗等级均为P6。
3、坍落度要求:同第五条款中相应的要求。
三、泵送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要求(C50~C60)1、原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一条款中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
水泥:本工程采用强度等级为不低于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选水泥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进场复试报告),并得到需方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水泥用量不大于450kg/m3。
细骨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使用前需进行取样复试,地下部分应有复试报告及碱活性检测报告,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应有良好的级配,含泥量不大于%,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含泥量不应大于%,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应为胶结材料总量的,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粉),且必须符合粉煤灰选用Ⅰ级灰,矿渣粉比表面积大于4000cm2/g,需水量比不大于105%,烧失量不大于5%,硅粉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85%,比表面积不小于cm2/g,密度2200kg/m3。
水:拌制混凝土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本交底第一条款中的规定。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选用符合北京市建委所规定批准使用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并检验外加剂均质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
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采用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均应通过实验确定,并提前向需方提供资料,同意使用后方可进行生产。
砂率为28-34%,当采用泵送工艺时,为34-44%。
粉煤灰掺量不大于胶结材料总量的30%,矿渣粉不大于50%,硅粉不大于10%,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结材料总量的~%。
2、坍落度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