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电影制作出现新模式

国内电影制作出现新模式

国内电影制作出现新模式
据报道,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不少外国电影公司前来掘金。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在行动。

25 日,曾经出品过《钢的琴》等电影的凯视芳华文化公司与大地时代电影、金菲林文化传媒结成联盟,联手打造15 部商业电影,国内电影制作出现新模式。

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最终上映,细分下来一共有三四百个工种。

大公司诸如华谊、博纳、光线,几乎是一肩挑。

中小型公司麻雀小,五脏也不俱全,大地时代电影副总经理张群强调,要和凯视芳华、金菲林发挥各自优势。

张群:凯视芳华比较擅长从剧本开发,在前期创作阶段做大部分工作。

《金陵十三钗》的后期都是金菲林来负责。

大地的优势在于,我们是一个成熟的发行团队,曾经发行过《孔子》。

现在电影业追求上亿的大制作,喜欢一掷千金。

而对于中小电影公司来说,第一个制胜法宝就是低成本。

凯视芳华副总裁杨海涛说,这次15 部电影投资3 个亿,平均下来,每一部都是中小成本制作。

杨海涛:一部电影的回收,首先是风险的控制,产品内容要好,预算不要超支。

在中国电影旧有模式中,都是导演打天下。

导演既是制片人、也是发行总监,风险就非常高了。

在一个组合的优势服务平台上,风险是可控的。

张艺谋耗资6 亿打造的《金陵十三钗》堪称大片,可最后票房刚超6 亿,相反投资不到1500 万《失恋33 天》却勇夺3.5 亿票房。

中小公司第二个制胜法宝是紧紧抓住类型片。

此次在3 方联手打造的15 部影片中,有都市魔术喜剧片,有温情片,有3D 惊悚片,还有黑帮动作片。

凯视芳华总裁王大勇认为,这种贴近本土的类型片会对票房给予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