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阶段检测(二)考点7~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所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作用]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 )A.圆锥 B.洼地C.蘑菇状 D.柱状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10 000年前,该地貌随着海拔的升高,等高线圈变小,说明其形态类似馒头状;现在该地貌1 002米等高线圈明显变小,1 004米、1 006米等高线圈也略有缩小,说明该地貌中部明显变细,类似于“蘑菇状”,故C项正确。
2.[考向地质作用]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答案 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故D项正确。
(2018·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洋流的分布]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 )A.顺风顺流 B.顺风逆流C.逆风顺流 D.逆风逆流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帆船航行至此时顺风顺流。
4.[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答案 B解析①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②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④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在东南信风的推动下,海水随风漂流。
(2018·浙江杭州高三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读图回答5~7题。
5.[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其成因主要是河流泥沙堆积。
6.[考向外力作用]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答案 C解析据题干信息“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可知,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的堆积作用。
7.[考向地质作用]从2 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 ( )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贝壳堤并没有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南北部海平面是一样高的,B项错误;图中距今2 500~2 000年和距今1 000年的贝壳堤在南部合二为一,意味着距今2 500年以来该位置的海岸线没有大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河流泥沙堆积会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该地南部处于内力作用的地壳下沉位置,当二者速度相当时,海岸线基本没有变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8~10题。
8.[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这说明贝加尔湖位于地壳断裂下陷区,故A项正确。
9.[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 C解析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湖盆不断下陷,即湖盆在加深,故C项正确。
10.[考向湖泊内水循环]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答案 D解析湖水更新缓慢,说明水循环速度慢。
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蓄水量大,造成湖水更新速度慢,故D项正确。
(2018·河南开封模拟)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考向聚落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
12.[考向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答案 A解析中国传统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
(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
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
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考向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这说明西南部降水较多。
结合山地分布可知,岛屿西南部为山地迎风坡,故该地盛行西南季风,B项正确。
14.[考向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答案 D解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排除B、C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D项正确。
(2018·山东德州二模)牛轭湖是河流曲流处发生自然裁弯后遗留的河道。
读黄河干流唐克牧场(33°24′N,102°23′E)牛轭湖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考向外力作用]牛轭湖一般形成在( )①河流的凹岸②河流的凸岸③地势平坦的地区④地形起伏的山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牛轭湖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凹岸,凹岸被侵蚀,河床较低,水位较深,①正确,②错误;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流自然裁弯后形成牛轭湖,③正确,④错误。
16.[考向外力作用]唐克牧场牛轭湖进口段与出口段相比( )A.海拔低 B.水流平缓C.阻塞晚 D.淤积量大答案 D解析唐克牧场牛轭湖进口段与出口段相比,进口段位于上游,海拔较高,A项错误;两处都是水流平缓,B 项错误;进口处河流泥沙含量大,淤积量大,阻塞时间早,C项错误,D项正确。
17.[考向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于唐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草多汁,乳畜业发达 B.交通不便,人口稀少C.地势低平,植被稀疏 D.冬季温和少雨答案 B解析根据经纬度,唐克牧场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广人稀,没有乳畜业,A项错误;交通不便,人口稀少,B 项正确;高原的地势高,属于高寒气候,C、D两项错误。
(2018·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
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二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8~20题。
18.[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 D.苔藓、地衣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可知,该山地在2 100米出现高山苔原带,故山麓地带不可能是苔原带,D项错误;结合山地海拔高、垂直分异规律可知,山麓地带不可能出现热带和亚热带植被,B、C两项错误;山麓的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A 项正确。
19.[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答案 A解析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读图一可知,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20.[考向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答案 C解析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较低海拔的陡坡,入侵程度高的地带粘粒占比大,颗粒度较小,即土壤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21~22题。
21.[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22.[考向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 A解析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2019·河北衡水中学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H河流域地处我囯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 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