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校学科检测用卷分析——20xx -20xx学年度(上期)科目:数学六年级:考试级别:半期注:以每道大题来计算。
二、试题分析:本次期末测试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各单元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1、试题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本试卷共计六个大题,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
试题内容全面,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内容。
其中基础的计算占40%,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约占25%,思考操作题占10%,其他占26%。
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课程标准》认为 :“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考试试题更应是这一观念的航向标。
本卷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和物,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1-2小题侧重考察分数百分数的基础计算。
除了考察学生的基本计算方法,还考察了学生的运算律的运用和运算顺序,如91÷7+185×71。
3小题侧重在圆周长面积的计算,同时还考察学生的认真审题。
4小题侧重考察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中基本等量关系的理解。
5小题是书中的拓展题,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
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的辨识存在较大困难,造成后面的讲述部分要么直接放弃,要么错误叙述,或者不知道从哪方面叙述。
6-8题是填空题,试题考查内容比较全面,难度比较高。
包括圆的基础特征及面积周长的计算;分数的标准量判断和给定等量,写等量关系式;观察物体等。
错得最多的是第8题第2小题,学生对确定参照物的相对位置缺少判断经验和方法。
9小题判断题,5个题都是平时课堂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题。
10题是选择题,5个题基本是平时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题,但很多学生审题不清,选择正确错误的都未看清楚。
11小题要求学生画出两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学生出现不规则作图和未看到两个圆.12小题是一道平时练过的题,出错的学生还是标准量分不清。
13小题考察学生逆推理能力,很多学生看到百分数缺少经验未能及时化成分数,因此画不出正确图。
14小题考察运动中物体对观察物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多学生这方面空间能力不足,又不能运用实物进行问题解决。
15小题主要考察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主要错误集中在直接用半径×π计算周长,对周长的计算不熟悉。
16主要考察圆环知识,很多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未求出大圆的半径,直接用圆环宽度计算大圆面积。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圆环的计算方法。
17主要考察分数乘法的应用。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计算和标准量的判断。
18小题考察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学生出现数量关系不清。
19本题是创新变式题,学生主要出现理解错误,还有对解题过程中的等量关系理解不清,题意理解错误。
三、检测情况分析:7班和8班本次测试,由于题型平时基本都涉及过,所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到畏惧,平时认真踏实的人整体成绩较理想。
不足(和年级评比):1.试题完成中的问题:第一思考与操作两个班的完成效果都比较差,因此平时可能这方面的训练不到位。
课堂上的练习中缺少过关性意识,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到位;第二讲述题两个班完成的都不好。
因为是欣赏与设计课,因此本身自己课堂上的关注度不够,再加之又是?的题目,所以比较掉以轻心。
平时课堂上对学生在此类题上的训练点不够,学生的答题技巧不够。
2.课堂中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专注度不够: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参与度不够,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堂上不动笔,不练习;练习的评讲中,速度过快让后进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足;练习中的问题重复训练不到位。
3.平时针对性基础检测不够。
20-40分的学生计算是不过关的,但平时由于在家完成,通过网络或者计算器,老师完全看不出真实水平。
3班和9班本次考试总体情况堪忧,主要原因是:3班的差生太多,太拖班上的平均分,9班的优生太少。
两个班的基础知识不过关,没有形成知识技能。
针对本次不足,下班期的教学措施如下:1.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生本教育,践行三课四环节,强化课堂常规,教学中对于知识重难点,从多方面多中方法进行辨识;对于难题型上: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方式方法,将一个问题深入下去。
2.作业中:加强学生的二次改错,争取更多的及时改错;利用各组小组长的监管作用,加大改错力度。
3.培优辅差:将基本计算和基础知识过关,特别是60分以下的学生要随时跟踪。
根据情况实施跟踪改进。
优生课堂上鼓励多讲,课下注重多练,自行去完成一些思维导图的开拓练习。
五班问题点:班上学生整体下滑严重,从年级第二下滑至年级第六。
问题主要是在优生太少,只有16人,优秀率只有32.7%,二是学困生太多,有16人未及格,及格率67.3%。
有些同学下滑太多,刘云辉、罗嘉敏、李旭、唐宇轩、何沁,这几个同学下滑得非常多。
而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看图列式计算,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单位“1”列出正确的算式。
其次是学生的列方程计算存在极大的问题,因为我平时对于学生用方程解决问的锻炼不够,更多地喜欢用算是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是学生的计算问题,学生对于既有分数又有百分数的脱式计算存在极大的问题。
六班问题点:1:贫富差距太大,合格率低下:63.9%,有13个同学不及格,导致平均分太低:63.31;肖雪、林雨欣、王策、张雨阳、谢亦轩、邓国丽、郑强、熊思怡、方琪悦、朱乐倩;这些同学都是下学期可以提高的对象。
优秀率不高:33.3%,郑俊枫、王思涵、钟毅、王诗雨、陈艺文、曾佳怡、彭雅莉、张子涵这些同学是下学期的提高对象。
2:整个班级对于平面图形(圆的面积)的计算掌握不好,是所有知识板块中与年级的差距最大的,达到2.39分;其次就是计算板块,在考试之前练习了2周分数的混合运算、解方程等,与年级的平均水平差异仍然很大,达到了1.02分。
最后是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的掌握不到位,最后还是理不清楚单位“1”、分率、对应量,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究其原因一是上课的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个别同学影响了全班的上课气氛。
二是学生的作业落实不到位,没有培养得力的班干部,老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做到面面兼顾。
三是我对于教材的挖掘地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
改善措施:1、加强分层过关,特别是50~60分的同学,强化计算过关。
2、充分利用纠错本,特别是60~70分的同学,提高做题稳定性,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成为优秀。
3、提高思维训练,特别是五班的优生,很多优生集中在80~90分,导致高分段的学生很少,五班只有2人。
4、更加深入挖掘教材,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
5、提高上课效率,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4班和10班问题梳理1、对课堂教学中的训练重视不够。
现在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难以照顾,同时他们的学习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在教学中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学习差异。
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更多地处在被动的游离状态,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2、后进学生的面很大,部分低分段的学生对班级平均分拉分比较多。
如4班的黄晓菁、方珠奇、甘政武、杨溢,4个人就把班平分拉低了3.8分。
鼓励学困生进步,是提高平均分最重要的手段。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压力,没有要认真完成作业的意识。
他们有对付老师的一套办法,课堂上“假学习”,作业上“作业帮”,过关全靠“溜”。
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一是要坚持底线,不能不完成任务就溜掉。
二是专人一对一辅导。
三是只练习他们能够得分的题。
3、在教学过程中,对平时基础的练习过关的重视程度不够。
限于时间关系,没有等学生切实过关就匆忙追求进度。
静不下心让学生认真去读题,把握题里面的问题。
过于去追求练习册上的题目完成,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不理想,学生的错误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造成了知识的负积累。
改进措施:1、认真强化后进学生的学习管理。
一是每天过关的训练题要落实,把当天学的内容进行落实。
落实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
顾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学习,同步发展。
在课后对后进学生进行监督与帮助。
4班重点抓好黄晓菁、方珠奇、甘政武、杨溢、全志成、刘功鹏、张佳帅。
10班重点抓好李旭航、邓丁文、李桦雨、朱军明、、李永凤、赖莘睿、陈馨雨等同学。
2、抓好冲优学生的管理。
一是让课认真参与学习,督促他们进入专注地学习状态。
二是课后作业作为严格检查的对象。
三是让他们自主改错,养成自主改错的好习惯。
4班抓好毛瑞恒、向翼鑫、黄彩琪、邹璐、魏紫祎等同学。
10班重点抓好李思琪、李严凤、张应臻、罗林、刘松林、张梦菲等同学。
3、加强练习的设计与研究,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进行专门的训练。
通过课前2分钟重复训练。
注意确保训练的质和量,质在课堂上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落实。
量设计在课后,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
课后加强改错的要求,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4、加强与家长紧密联系,让家长能与老师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的突出问题是解决学生在家里认真完成作业的问题。
5、加强学优生的激励。
以班级优化大师为抓手,每周出一道思维训练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拔高。
四、全年级整体问题梳理:1.做题的习惯不好,不是认真读题、审题,对考好考坏抱无所谓的态度。
2.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太差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待加强。
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参与度不够,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学习。
3.知识中的小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含糊不清。
平时课堂练习中虽然都涉及到,但是没有及时过手,对知识的辨析度不够。
4.没有特别的后进生培养目标。
后进生看不到进步,老师也找不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改变措施。
没有让优生做好小老师的指导管理作用。
5.学生回家因为缺少家长监管,出现了作业帮和同学之间相互传抄答案。
平时课堂不发言,家庭作业正确率高,但是一考试就成了不及格。
五、改进措施:1.教学中:(1)教学中对于知识重难点,从多方面多中方法进行辨识;对于难题型上: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方式方法,将一个问题深入下去;(2)重视学生语言表示能力训练。
对一些知识点学生能说清楚,但要学生写出,学生却很困难,反映出学生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优于书面表达。
教学中,不但要学生对数学知识领会于心,还要让学生说清楚、写明白;(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本次考试中的解决问题的题型,都是平时做过、讲过,但题的表述、要求有变化,学生受平时所做的同类型题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