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年级课文朗读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开题时间:
2、地点:
3参加人员: 4、主持人:
程序
一、主持人宣布开开题仪式开始。
二、校长致辞。
三、副校长做开题动员报告。
四、本次被立项课题主持人、代表各课题人员做课题论证报告。
五、专家讲话。
六、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七、专家做科教研讲座。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提高一年级课文朗读实效性研究。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朗读问题。
(1)把握好速度及适当的停顿;
(2)读好“轻声”、“儿话音”及变调等;
(3)读好标点,建立句子概念。
(4)读好长句,学会换气和停顿,形成语感。
(5)读好词语,杜绝唱读。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3.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1、先让学生读准拼音,奠定朗读基础。
(尤其是针对一些方言区域来的孩子,要练习好n、l、f、h及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2、读好好段、篇,指导感情读文。
3、“情”、“趣”结合,提高朗读信心,激发兴趣
4.形成朗读教学。
(三)、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指导打好基础。
3.教育调查法:
了解学生各自特点,为分组做好准备,设计调查表,调查分析学生心中理想的分组方式,并提出自己的分组建议;
4.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具体步骤,最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5.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6、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在教
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课题组织、分工
1、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制订研究方案,具体实施各阶段的活动,并负责收集、分析、整理活动材料。
2、课题组成员:李华负责调查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程度,记录材料,分
析不喜欢学朗读的原因。
3、刘海平负责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的工作,并收集材料,分析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
(五)、进度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的确定,课题组人员的确定和分工,课题方案的确立和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制定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的验证阶段
课题组成员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
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包括论文的撰写和结题报告的完成。
(六)、经费分配
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印刷、图书、资料、音像制品均自理。
(七)、可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能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
培养学生能读出自己一定的感受,能读有所悟。
2、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为一二年级语文教师提供最有效且切合现状的课文朗读教学的指导。
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今后的海量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资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
课题立足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推进一年级课
文朗读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及平台,对推动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终生阅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利用校园网平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学习、交流、展示、评价的支持,贴近学生现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等方面有较强的可行性。
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及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
以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指导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
建议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
如本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余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
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
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应重点关注“研讨充分”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或行事历。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要多样化。
结合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成果形式不限制在研究论文、网站及学生作品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策略或模式、评价标准、优秀课例等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和理论水平。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培训,按照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对研究过程性资料及佐证材料的进行归档和整理等。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经过本课题组的认真讨论和理解,特作出以下重要
变更:
姜林老师:
1、对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修改调整后更为切合实际。
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2、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其余的研究方法,要注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穆芳俊老师:
3、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会重点关注“研讨充分”的保障条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或行事历。
4、结合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教师会多渠道收集、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成果形式不限制在研究论文、网站及学生作品上,还会增加推广的策略和模式、评价标准、优秀课例等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和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