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模式、说设计、说反思四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是初中函数的主体部分,也是初中函数的难点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建立起二次函数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二次函数的认知结构。
二次函数既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延续和提高,也是研究高中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现实生活、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的画法、性质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
既是二次函数特殊式y=ax2(a=0,c=0)和y=ax2+k(b=0)的延续,又是研究顶点式y=a(x-h)2+k和一般式y=ax2+bx+c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年级学生因为在七八年级学习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但普遍储备了一定感性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一次函数的知识积累基础上,绝大部分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借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图象的方法,借助图象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猜想和验证有较大的兴趣。
相当部分学生因为面临升学考试的紧迫任务,比较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有探究的欲望。
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我设计了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画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并能说出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
3、理解抛物线y=a(x-h)2与y=ax2之间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抛物线y=ax2的位置关系
二、说模式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梳理出了“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理念是理论基础,传承的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实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新授课。
新授课“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指导自学→质疑交流→点拨解析→举一反三→总结拓展。
明确目标就是审辨确立课堂学习目标,教师要坚持学习目标“从学生中来”,合理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再到学生中去,以取得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认同。
指导自学,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要围绕学习目标,编制自主学习指导提纲或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参考。
质疑交流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言,是通过展示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其思辨、质疑能力。
点拨解析多为教师的行为,是通过蓄“愤”、“悱”的势,进行启发教学,当然,有时候也要教师展示科学规范的思考解析过程,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能力。
“举一反三、总结拓展”两个环节,即通过必要的手段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拓展升华所学知识内容,提升学习思维能力。
三段六环节的六个教学环节,不是固化的程序,不要求每堂课都必须环节齐备,也不要求环节顺序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变化,灵活变通,进行创新性设计,以达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知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三、说设计
根据我校的教学模式,和本节课的内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学生在准备好坐标纸上画出两个函数图象
(一)创设情境
以实例复习二次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和性质,储备本节课必备基础知识。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有所
侧重。
(二)自主学习(两次)
设计意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题目设置:紧扣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目标,内容考察全面、注重基础。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全面认识,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布置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说反思
对于本堂课,我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观察,动手,培养其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归纳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
在学习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时,由于涉及向左或向右平移引出了加减问题,学生在此容易混淆,尽管让学生结合图象明确地看到在x后面如果是加就是向左平移的,反之就是向右平移,再就是在看如何平移时关键是看顶点的平移,顶点如何平移那么图象就如何平移。
先由解析式求出顶点从标,再看平移的问题。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混淆了。
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得不够理想。
反思这一节课整个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我觉得需要改进的有如下几点:
1、认真考虑每一个细节。
考虑到一节课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让学生提前画好了图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由于默认学生已经画好了图象,所以我也没有在黑板上再画出图象,这样让学生在看图象时,有的学生没有画出,
有的同学画错了,这样就给学习新知识带来了困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所以以后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要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在学生观察课件抛物线平移的过程中,没有始终扣住“二次函数”图象上特殊的顶点来表述,所以很多学生只是看到了平移的过程,而对于顶点的变化却理解不是很透彻。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应有效果,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需要合作的问题预设不到位。
4、引导学生思维的语言不精练,时间把握得不好,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和需要不断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