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

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

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探索苏州大学学生会内容提示:高校学生会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同学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会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机构设置,培养并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各高校学生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试就这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队伍建设高等院校学生会作为党组织领导下、团组织指导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在领导学生、沟通师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会的任务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设置学生会工作机构,不断地培养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学生会干部队伍,是我们高校学生会的科学工作思路。

高校学生会的建设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主要指机构设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软件建设主要指干部队伍建设。

其中机构设置与干部队伍建设则在高校学生会软硬件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两块建设搞好与否关系到一个高校学生会能否发挥出、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能否被广大师生接受与认可。

机构设置,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一般地讲,当明确需要某个组织之后,接着就是进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工作。

然后,该组织才能名符其实地成立并进行运作。

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合并,学生会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组合;一些高校学生会则在探索一条机构改革之路,以适应新情况的发展。

本文认为,不管是重组也好,改革也好,高校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必须在一定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管理学相关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有不同的指导思想。

这些指导思想,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指南。

偏离了指导思想的指南,各项工作就不能取得预期目标,甚至出现停滞、倒退等不良后果。

高校学生会作为党团组织领导、指导下的群众组织,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应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为指导。

现在,高校学生会机构的设置与改革应该在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组织的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好,把党对青年、对学生的要求贯彻落实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与改革的要求是:(一)体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要求。

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将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学生会应该着眼于这一点,在机构设置与改革上体现这一点,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的成才,促进同学的成才做文章。

(二)体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与否,影响着整个社会大文化的性质。

因此,如何设置好相关工作机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同学为校园文化的不断“先进化”而奉献力量,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高校学生会与大学生接触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各式各样的活动,因此学生会组织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置与改革学生会机构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三)体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高校学生会作为群众组织,是为群众服务的,除了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大众服务之外,主要是为广大同学服务。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为了一切同学,一切为了同学,为了同学的一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是我们高校学生会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学生会机构的设置与改革时,必须考虑到最广大同学的需求,使得各工作机构能够积极有效地为服务于广大同学生活学习而工作,更好地起到师生之间纽带、学校与学生之间桥梁的作用。

高校学生会不仅仅要代表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更要维护好其现实中的权益。

比如现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处于初步阶段,各项制度体系等尚处于有待进一步完善阶段,因此,高校学生会必须根据这一新情况,改革原来的部门职能,与新的形势相适应。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指针,用她指导学生会机构的设置与改革,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的原理和原则高校学生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具备一般组织的特征,因而其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管理学关于机构设置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认为,组织结构是联结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而协同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关系的形式或方式。

在人类共同的协作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为纵向的行政隶属关系,又体现为他们之间平等的协作关系。

按照这种思路去设计组织结构,就要使组织结构既能体现出人们在协作活动中的各种纵向联系,也应该体现各种横向联系。

本文认为高校学生会的纵向联系应体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设计原理。

如图:基层:广大干事(人数最多);中层:部长(主任)群(人数适中);高层:主席(人数最少)。

主席(副主席)作为学生会的首长,其主要精力应放在领导全局,考虑学生会的长远发展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好部长(主任)的工作。

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可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但不宜插手具体部门的运作,主要是指导监督,以及和所辖部长进行沟通。

部长(主任):主管一方,接受副主席的指导监督,与副部长、干事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

副部长(副主任)协助工作,可分管某方面的工作。

广大干事承担着学生会工作的具体落实,是学生会正常、高效、有序运作的基础。

这种金字塔型结构最符合理性原则,具有精确性、纪律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我们认为这种三层制的思路应在学生会机构的总体设置上得到体现。

但各部门也可按工作需要在设置相关层次(以一层为宜),比如宣传部下设“会刊编辑中心”和“板块制作中心”等,至于“中心”下的工作分工,不属于层级范围。

学生会的内部机构(指各工作部门)即横向联系,应以职能划分为主,结合当前我国各高校学生会机构的一般设置状况,本文认为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可参考以下"八大部"模式。

秘书处:负责文书工作(文件的起草发放等),在决策机关(主席会议等)的授权下召集部长会议(下文介绍),批阅各院系学生分会的工作日志等;秘书长一般聘请专职学生干部(老师)担任。

办公室:负责内部管理(人事、财务、用品等)以及外联事务,监督各部工作,与主席、副主席保持密切联系等;宣传部:负责学生会会刊的编印发放,以各种形式宣传本会活动等;学习部:负责举办各类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等;生活部:负责管理同学的生活,在后勤社会化的情况下维护同学权益等;实践部:负责组织同学进行社会实践及勤工俭学等;文体部:负责策划组织文体类的活动等;社团部:负责管理学生社团,规范其活动等。

两大会议:主席会议:由主席、副主席组成。

规划学生会长远发展目标以及重大问题的集体讨论决策,统一意见,统一领导。

部长会议:由各正副部长(主任)以及正副主席组成,集中讨论解决相关全局性问题,进行领导层的信息沟通,解决内部矛盾,统一步骤,协同工作。

学生会八大内部机构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内部竞争原则,各部门都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因而有"策划、外联、宣传、组织"等功能,在互相协调的基础上,各部展开竞争,可以提高学生会工作效率、激活机制。

各院系的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应基本上参照校学生会,以便学生会领导全校同学开展活动。

学生会机构的设置不仅仅考虑到任务要求,还要考虑到将来的运作,因此还须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例外原则。

主席、副主席作为高层管理人员,不应陷入例行的琐事中,而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本会的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问题的处理上,特别是各分管工作的副主席,不能对所管的事事操心,主要是指导监督。

(二)协调统一原则。

秘书处和办公室在明确分工、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做好对各部的协调工作,学生会内部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整体效应原则。

即1+1>2效应。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各部门自身工作时讲究整体效应原则,学生会这个大团体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各部门内部会议和部长会议应强调这一点,以发挥合力。

(四)信息反馈原则。

学生会的领导层,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分析相关反馈回来的信息,把握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提出改进措施,使整个系统充满活力,学生会机构设置应便于信息反馈。

(五)情感管理原则。

要求学生会管理机构对学生会的领导层予以精神上的激励,使之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个人目标。

学生会的领导对于下属也应该注重感情的投入,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使之在学生会里得到锻炼,得到自我才能的实现。

情感是学生会这台大机器运作的“润滑油”,是激励人的主要动力。

要用情感在学生会形成一种鼓励人的温馨的氛围。

三、高校学生会机构设置的制度保障高校学生会机构的设置、变更、撤消等,都应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遁。

(一)学生会章程的保障。

学生会章程在学生会中的地位,相当于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

章程应该对学生会的机构及其职能作出规定,对其的设置、变更、撤销应作出原则性说明。

(二)其他规章规定。

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对章程关于学生会机构设置、变更、撤销作出详细说明。

(三)程序上的保障。

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高校学生会在开展工作时要讲究正规化,按程序办事,当然这个不是以牺牲学生会干部积极性与效率为前提。

机构的设置、变更、撤销是重大问题,应由相关部门提出,出具书面报告,在相关会议上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予以科学合理地解决。

以上我们讨论高校学生会的机构设置,下面来谈谈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

像其它学生组织一样,高校学生会的工作人员(指导老师除外)是不拿工资的兼职学生。

而且这些工作人员的"工龄"是不固定的,一般不会超出四年(医学院学生可能有例外)而且很可能中途退出。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先看一个现象: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会干部的职务大小是从大一到大四依次递增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而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热情则是从大一到大四呈逐渐递减趋势。

高年级的同学成熟稳重能驾驭大局,低年级的同学热情积极敢说敢做,如何把两者的优势结合,扬双方之所长,避双方之所短,是我们在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认为,加强高校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树立梯队思想高校学生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保持它的正常运作,每个工作岗位都应有人工作。

但它的工作人员一般以大一为多,逐渐递减,大四最少,领导层一般由工作了一定时期之后的优秀分子担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