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了新标识。
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隔绝了空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6.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
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B .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C .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7. “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8.“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 3H 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 .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D .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9.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都属于混合物C .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D .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10.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N 点 B .Q 点 C .P 点 D .M 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 .氮气12.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镁与盐酸的反应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 )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 + 9O 24CO 2 + 2X + 6H 2O 。
下列叙N ·Q MP· · ·O 温度/℃O 2的含量 t述不正确的是()A.X为SO2B.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D.乙硫醇不充分燃烧也可能产生CO 1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该气体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气体可能是甲烷B.该气体可能是两种气体的混合气C.该气体可能是三种气体的混合气D.该气体的组成共有四种可能性15.若6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3.6g水(只有这两种产物),则关于这种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三、填空题16.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基本反应类型:(1)氢气的燃烧,属于反应。
(2)电解水制取氢气,属于反应。
(3)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反应。
(4)酒精的燃烧。
17.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一种叫氢氧化钾的物质,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材料一中,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2)材料二中,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如右图所示)。
(1)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合成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属于同一类物质,试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20.据报道,科学家在深海发现了一种外表像冰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称为可燃冰。
通常状况下,这种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易燃,在低温或高压下呈固态。
其储量超过煤和石油的总储量,是很有前途的待开发能源。
(1)可燃冰作为能源有什么优点:。
(2)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引起的严重环境问题是。
(3)科学家对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的组分进行研究后,测得其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则x的值为。
(4)测得某种可燃冰的晶体结构为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中容有一个甲烷分子或一个游离的水分子。
若每8个笼中容有6个甲烷和2个水分子,则在这8个笼组成的整体中,甲烷与水的分子个数比是。
21.“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②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
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
③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实验题2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选填字母),检验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若用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下图F,收集装置选择下图G。
①选用F 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②G 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氢气应从 端通入。
23.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
这种方法属于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CH 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 2; 猜想Ⅳ.是CH 4和CO 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 (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ⅰ ⅱ ⅲ 现象b 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45瓶中气体振荡1加“注水装置”32振荡瓶中剩余气体导出气体,点燃NaOH 溶液适 量现象a 滴入2滴澄清石灰水。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成立(填序号)。
五、附加题24.将10gM的蒸气与9.6gN气体混合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所得物质中含有3.6gM和8.8gP,还有一定量的Q。
若已知M、N、P、Q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32、32、44、18,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M+2N2P+Q B.M+2N P+2QC.2M+3N2P+3Q D.2M+3N2P+4Q25.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没有分解反应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26.近几年,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在2007年监测的500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81个,占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