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pp
波罗的海南岸 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西线
南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变化和结束 1915--1916 1914 速战速决 1918 1917 旷日持久 马恩河战1914.9 凡尔登战役1916.2 美国1917.4 德军在西线相继发
(第一次大规模 战役,宣告了德 军“速战速决” 战略的破产) (决定意义的一战)
美国参战的目的真是威尔逊所标榜的那样吗?美国为 何从“中立”变为参战?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 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 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 "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 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福煦车厢
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 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内部矛盾尖锐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
世界制造业产量: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 所利用资源: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 源;协约国能利用殖半殖的资源, 利于长期作战。
西线
中国1917.8 索姆河战役1916.6 参战
起四次大规模的进 攻1918.3——7
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协约国最高军 协约国第一次反攻1918.7 事委员会 福熙 德国投降1918.11
东普鲁士战役 东线
(德军进入俄国境 内,俄军进入奥地 利境内,形成对峙 局面)
俄军夏季攻势
俄
俄国退出
1918.3
时间:1916年6月至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日德兰海战 结果:英军首次使用了 新式武器坦克.西线再度 转入阵地战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年9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军速战速决计划 破产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1916年5月底 军舰:250艘 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 封锁,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 权,是一场规模最大的海战.
南线 日德兰海战1916.5
(最大的一次海战)
奥匈投降
1918.11
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 谋长.他于1905年主持制定 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 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右 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 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 师东进,打败俄国。
施里芬
战略思想:“速战速决”
德皇威廉二世对 战争的胜利信心 百倍,他对即将 开往前线的士兵 宣布:“叶落之 前你们就能返回 故乡”。
俄军的攻势
凡尔登战役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德奥开始 走下坡路。此战役成为一战的 转 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欧洲绞肉机--凡尔登战役
日 德 兰 海 战
问题探究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 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 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 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