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影响发表时间:2011-11-15T10:46:35.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栾萍王军[导读] PBL是一种基础与临床整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栾萍王军(广东深圳大学医学院 518060)【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082-0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日新月异,对医学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如何适时改革是很严峻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的教育学者倡导在高等医学教育阶段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来指导学生学习。
在此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精髓在于如何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3]。
在解读PBL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医学高等教育 PBL教学模式教育改革PBL teaching mode on the impact of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changing of medicine, medical talentsdemand is also improving the currenthigher medical education,how timely reform is very serious problems. Many countries now education scholars advocate of education stage inhigher medical based on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promotion - based (abbreviation PBL, also known as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guide students Learning. In this mod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tus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ts essence is to give play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problems guidance, behelpful for arouses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which is based on the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onform to the teaching reform tidedeveloped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unscramble PBL,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 for a comprehensivediscussion. 【Keywords】Medical education PBL teaching mode education reform 1 PBL内涵解读 1.1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2]。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式或互动式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的单向教学方法;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PBL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3-4]。
1.2 PBL历史回顾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首先把PBL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1984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的优点,倡导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从此,PBL的研究与实践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大规模展开。
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PBL得到了大会推荐;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1997年香港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始实施,目前,采用此种方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以上;日本全国80所医学院校中,已有39所院校(48%)引入了PBL教学模式,另有14所院校(18%)已决定引入。
据WT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 我国最先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于1986年开展的。
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PBL教学的院校逐渐增多,如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
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PBL教学方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
1.3 PBL实施要点 PBL基本授课方法是一个完整的师生共同参与、彼此沟通、合作学习、具体回馈、自省重建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从感知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标准的PBL课程由8~10名学生1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
教师负责控制课程进度以达到计划的学习目的,学生主持者制定表格,主要的是于一周前为学生提供案例或问题情境,使学生为探索问题的解决而提出多种假设和思路,从而确认最可能的假设与问题解决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分工合作、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避免知识的片面性,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核实结论的正确性,启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问答。
在PBL中,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牧羊人”、促进者、激励者、协助者;学生是“一群在牧场的羊”、主动探索者、概念细化者、问题解决者、经验更新者、知能转化者。
PBL实施的基本流程要素包括:提出问题,即以问题为中心(该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所能遇到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问题,无固定解决办法和过程);提供材料,与本问题相关;自主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在每个问题(或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口头、论文);依据PBL的目标去测量(比较)学生的进步。
PBL案例的编写:PBL教学对案例要求比较高。
每个案例必须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教研组织的审核,反复修改才能保证PBL教学的顺利开展。
需要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所选取的案例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规定学习领域(轨道)并且适合预设目标;拟定的问题应该适合学习深度、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理解水平;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与随后实践相关;将基础知识揉合在临床案例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案例中线索应能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研究案例得出的学习目标应能够与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相一致。
2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2.1 开放性和探究性。
PBL教学对教师提出比传统教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掌握。
通过编写临床案例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其如何去解决问题,并且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发或未知的知识更新。
2.2 以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迫使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和技能要不断提高、转化的手段亦迅速更新,尤其使属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更新、发展得更快。
因此,传统的“灌注式”教学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应社会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当今社会大学生无论是掌握已有科学知识的手段,还是为了适应未来临床工作或科学研究而必备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从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开始。
因此,PBL明显减少了传统教学形式中教授和学习负担,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另辟蹊径。
2.3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能力和技巧。
使学生养成终身积极主动学习习惯,提高理解、学习技巧及克服困难能力。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表达、倾听、理解、记录能力、对文献的捕捉、整合能力、自我指导式学习、文献使用技巧、判断分析、创新能力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开展积极思维,运用多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直到得出结论,成为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4 全员性、交叉性、系统性。
PBL医学教学模式体现一个整体性参与并能激发、约束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充分使学生在把基础概念与生活中所能遇到的“真实世界”临床的病情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PBL实施的难点和缺点3.1 师资不足。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的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表面上,运用PBL教学法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我们的多数教师所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基本是“灌注式”。
而现行高校教育体制-理念-方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适应需要的PBL教学师资是较困难的。
3.2 旧习难改。
上述提到老师长时间习惯于“灌注式”,习惯于知识的单向输入,而大多数学生同样也已习惯于传统的“灌注式”,常常觉得PBL教学要自主学习,比较困难,费时,费精力,难掌控,极度不适应。
3.3 条件欠徍。
PBL教学法的实施最好拥有智能图书馆、网络、文献检索系统,模型、形态学方面的资料等,必须给学生提供查阅参考书及文献资料,收集知识点的平台。
很多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3.4 学生有时无所适从。
要查找研究大量参考文献,面对大量陌生信息;要使用这些文献资料;要写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纲;要参加讨论,有时甚至是争议。
3.5 难以产生讲座式的学习效果。
PBL几乎无法做到象传统形式的讲座那样有时给学生提供一种机会,即通过聆听大师讲座就可以学习到高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