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寨煤矿煤层瓦斯压力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研究摘要:该文根据红寨煤矿井田地质构造特点,结合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结果,分析了矿井瓦斯储存的主控因素,并对瓦斯压力与埋深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红寨煤矿瓦斯压力分布规律。
关键词:煤层埋深煤层瓦斯压力分布规律
1 矿井概况
红寨煤矿位于贵州省晴隆县西北面76km处,属中营矿区,可采煤层有11层煤,一采区设计开采C4、C5、C7、C8、C10和C14煤层。
井田面积0.6865km2,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1.1 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中营向斜北西翼南段,地层大体上呈单斜产出,地层倾向60~75°,倾角20~24°。
区内断层构造不发育,仅在矿区南西外围发育一条正断层(F1),断层未对煤层造成破坏,对矿山开采无影响。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1.2 煤层赋存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泥质细砂岩夹灰岩含煤组合,灰岩主要分布在下部一段和上部四段之中,厚约380m,含煤层数较多,约45层以上,其中可采煤层及局部
可采煤层11层,分别为:C4、C5、C7、C8、C10、C14、C23、C24、C25、C28、C29煤层,可采煤层总厚约22.47m。
C7、C8、C10、C14煤层间距较近(C7、C8、C10、C14煤层间距为5.93m、22.15m、27.50m),为近距离煤层群。
2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情况
2012年7月,采用水泥砂浆封孔的方法对红寨煤矿C7、C8、C10、C14煤层井下瓦斯压力进行直接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3 煤层瓦斯赋存主控因素简析
研究表明,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底板标高等。
红寨煤矿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上覆基岩厚度变化不大,属稳定类型,有利于瓦斯保存。
研究表明,处于风氧化带以下的煤层,才有煤层瓦斯压力随标高降低而升高,随埋深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贵州省煤层瓦斯风氧化带深度一般为30~50m,红寨煤矿现开采区域的C7、C8、C10、C14煤层埋深较深;该矿位于贵州省突出矿区六支矿区的晴隆县;且从表1可以看出,红寨煤矿瓦斯压力较大,均大于0.74MPa,故C7、C8、C10、C14煤层均处于甲烷带。
C7、C8、C10、C14煤层均产于第四段的中部及中下部,且均为高热值焦煤、瘦煤,煤质相同,属同一煤组,在同一成煤期成煤;C7、C8、C10、C14煤层间距较近(C7、C8、C10、C14煤层间距为5.93m、22.15m、27.50m),为近距离煤层群;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构造;故C7、C8、C10、C14煤层应该具有相同或相近
的瓦斯赋存规律。
依据表1回归分析煤层矿井瓦斯压力(P)与底板标高(L)的关系(图1),相关系数R=0.095,建立如下数学模型:P=-0.006L+8.515,线性相关性较差。
煤层瓦斯压力与底板标高成负相关性,底板标高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增加。
依据表1回归分析煤层矿井瓦斯压力(P)与煤层埋深(H)的关系(图2),相关系数R=0.933,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P=0.933H+0.114
式中:P——煤层相对瓦斯压力,MPa;
H——煤层埋藏深度,m;
红寨煤矿煤层瓦斯压力与煤层埋藏深度线性相关性较好。
煤层相对瓦斯压力梯度为0.3MPa/100m。
煤层瓦斯压力与煤层埋深成正相关性,埋深增加,煤层瓦斯压力增大。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影响红寨煤矿C7、C8、C10、C14煤层瓦斯压力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
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加,围岩封闭性变好,有利于瓦斯富集。
4 结语
(1)得出影响红寨煤矿C7、C8、C10、C14煤层瓦斯压力的主控
因素为煤层埋藏深度;
(2)C7、C8、C10、C14煤层瓦斯压力(P)与煤层埋深(H)之间遵循P=0.003H+0.114的线性关系,煤层相对瓦斯压力梯度为0.3MPa/100m;
(3)建议矿井在进行采掘作业时,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兆丰,刘军.方庄煤矿二1煤瓦斯赋存规律探讨[J].煤炭工程,2005(3):53-55.
[2] 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3] AQ/T 1047-2007.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S].
[4] 王佑安.煤矿安全手册(第二篇)矿井瓦斯防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5] 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煤田地质基础理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