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 在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若工作地点狭窄(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行动不便,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

A.36 12B.50 42C.110 36D.50 362.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的主要措施。

A.雷电侵入波B.直击雷C.反击D.二次放电3.()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而且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A.增安型B.本质安全型C.隔爆型D.充油型4.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B.30mA及以下C.1A以上D.1A以下5.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A.5MΩB.1MΩC.2MΩD.0.5MΩ6.为了保证在故障条件下形成故障电流回路,从而提供自动切断条件,保护导体在使用中是()的。

A.允许中断B.不允许中断C.允许接入开关电器D.自动切断7.低压线路零线(中性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4ΩB.10ΩC.50ΩD.100Ω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9.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接。

此措施称为()。

A.过载保护B.主等电位联结C.不导电环境D.辅助等电位联结1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B.最小点燃电流C.MESG和MICD.引燃温度二、多项选择题1.雷电主要有()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A.光化学性质B.电性质C.热性质D.机械性质E.放射性2.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三个阶段。

A刷形放电 B.电晕放电 C.先导放电 D.主放电 E.余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特低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方面的知识。

首先应对特低电压额定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应于特低电压的系列,其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

所谓特低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是指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与其说是选用,倒不如说是按规程使用,因为相关的规程已经将典型场所使用的特低电压值做了明确的规定。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86。

2.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直击雷防护方面的知识。

直击雷防护是各类防雷建筑物、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均应采取的防雷措施。

防直击雷的措施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避雷网(带)。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独立避雷钝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选项A的雷电侵入波防护也是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的防雷措施。

就雷电侵入波的防护而言,随防雷建筑物类别和线路的形式不同,措施要求不一样。

主要措施如低压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人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当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处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等。

选项C的反击和选项D的二次放电的对策措施是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以及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与接地装置相连;将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OOmm时,用金属线跨接。

这些措施是与防直击雷措施明显不同的。

因此,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99。

3.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防爆电气设备的相关知识。

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以下类型(括弧内字母为该类型标志字母):隔爆型(d)——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外壳,而且不致使内部爆炸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用钢板、铸钢、铝合金、灰铸铁等材料制成。

增安型(e)——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不正常时,有引燃的可能)。

充油型(o)——将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带电零部件浸在绝缘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上方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充砂型(q)——将细粒物料充入设备外壳内,令壳内出现的电弧、火焰、壳壁温度或粒料表面温度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压型(p)——向外壳内充入带正压的清洁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清洁空气,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的电气设备。

按充气结构分为通风、充气、气密三种形式。

保护气体可以是空气、氮气或其他非可燃气体。

这种设备应有连锁装置,保证运行前先通风、充气。

运行前通风、送气的总量最少不得小于设备气体容积的5倍。

无火花型(n)——在防止产生危险温度、外壳防护、防冲击、防机械火花、防电缆事故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防.止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产生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

特殊型(s)——上述各种类型以外的或由上述两种以上形式组合成的电气设备。

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95~96。

4.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相关知识。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的漏电动作电流值。

该值反映了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我国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为:6mA.10mA.(15)mA.30mA.(50)mA.(75)mA.100mA.(200)mA.300mA.500mA.1000mA.3 000mA.5000mA.10000mA.20000mA共15个等级(其中带括号的值不推荐优先采用)。

其中,30mA及其以下者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 30mA 以上至1000mA者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者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87。

5.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电气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要求方面的知识。

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

就一般而言,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

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不小于1000Ω;特低电压下工作的设备同220V一样,不得低于0.22MΩ;在潮湿环境,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Ω;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Q。

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6.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有关保护导体的知识。

保护导体是防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与下列任何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总接地线或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保护导体分为人工保护导体和自然保护导体。

人工保护导体有多芯电缆的芯线、与相线同一护套内的绝缘线、单独敷设的绝缘线或裸导体等。

自然保护导体有电线电缆的金属覆层,如护套、绝缘层、锴装层;导线的金属导管或其他金属外护物;某些允许使用的金属结构部件或外部可导电部分,如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等。

保护导体的断开或发生缺陷有可能由于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触电事故,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电气火灾和设备损坏。

因此必须保证保护导体的可靠性。

为了保持其连续性,所有保护导体,包括有保护作用的PEN线上均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保护导体应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的措施;保护导体的接头应便于检查和测试;可拆开的接头必须是用工具才能拆开;各设备的保护支线不得串联连接,不得用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作为保护导体的一部分。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7.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有关知识。

重复接地是指PE线或PEN线上工作接地以外其他点的再次接地。

重复接地的作用如下。

①减轻零线断线的危险如果没有重复接坩,当发生了零线断线的情况,断口后方有一相碰壳时,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几乎承受全部电压;而有重复接地时,当发生了零线断线的情况,断口后方由于有重复接地,在发生一相碰壳时,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大大下降,使触电的危险性大大减小。

另外,如果没有重复接地,当发生零线断线时,三相不平衡负荷会使负载中性点漂移,使接零设备外壳带电,会使触电危险性增加。

②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有重复接地时,当发生了一相碰壳时,短路电流除了流过零线之外,还流过重复接地电阻和中性点接地电阻,由于重复接地电阻与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分压作用,使得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所承受的对地电压比起无重复接地时大大下降,触电的危险性大大减小。

③缩短漏电故障的持续时间由于重复接地和工作接地构成零线的并联分支,能够增大单相短路电流,缩短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

④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架空线路零线上的重复接地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可使雷电过电压得到减轻。

重复接地的要求如下:A.设置位置配电线路的最远端;进线处(电缆或架空线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架空线路每1km处(主要考虑防雷,多加重复接地可降低雷电过电压);200m以上线路的分支处等。

B.重复接地阻值要求一般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83。

8.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特低电压的相关知识。

特低电压旧称安全电压,又称为安全特低电压、安全超低压等,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