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说谎的案例

幼儿说谎的案例

幼儿说谎的案例【篇一:幼儿说谎的案例】案例:孩子把饭倒掉一次孩子们在吃午饭,每位小朋友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吃饭,大部分孩子都快吃完了。

我说:“我们班今天吃的都很快,吃完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奖励。

吃的慢的小朋友,请快一点吃,要不一会饭凉了吃完了肚子疼。

”他呀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吃完了并得到了我奖励的小粘贴。

一位吃饭慢的小朋友汐汐,就趁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偷偷摸摸倒掉了,正好被我看到了,她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吃完了,”我听了之后问了一声:“汐汐,今天你的饭真的吃完了吗?”她看着我点了点头,我说:“用你的小嘴巴说:”她看了我两眼后说“吃完了”接着我带着批评的语气说:“说谎的小朋友老师不喜欢了,到底有没有吃完饭?”他又点了点头说:“吃掉了。

”分析:孩子看到别人受到奖励,心里就会也想要,于是把饭倒掉,想让老师表扬他给他奖励,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心里,也跟家长很少表扬孩子有关。

每个孩子都希望博得别人的赞赏。

建议:及时表扬奖励诚实的孩子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

当孩子如实告诉家长自己犯的错误,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诚实的表现,只是一味斥责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的诚实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强化。

家长发现孩子闯了祸之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因为孩子很可能怕家长生气而说“不是”。

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诱导孩子说谎。

家长可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立即告诉孩子:能承认错误很不简单,然后再对孩子做的错事进行批评。

由于孩子的诚实行为,相应地要减轻对他的批评或处罚。

【篇二:幼儿说谎的案例】“扫一扫”分享核心提示: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第一反应就是批评,甚至是打骂。

但专家表示,孩子说谎基本上是“情有所缘”,家长不要光顾着指责孩子,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妥善处理。

说谎常常被成人认为是不太光彩的行为(除了善意的谎言之外),对于孩子说谎,家长更会感到诚惶诚恐,怕孩子学坏了。

国外的心理专家做过很多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宝宝在2-3岁时就会讲完整的谎言了。

听到这个结论,家长往往会感到很震惊,甚至感到惊恐。

其实,父母不必对此大惊小怪——“说谎”是孩子心理发育中的常见现象。

解析宝宝爱撒谎的六大原因1、害怕受到惩罚事例:杯子打碎了,妈妈打屁股3岁的男孩凯凯在家里跑动时不小心碰倒桌子,碰坏了妈妈刚刚买来的精致茶具中的2个杯子,妈妈回来后当然“龙颜大怒”,质问凯凯怎么回事,凯凯胆怯地说:猫咪刚才从桌子上蹦过去,碰坏了杯子。

妈妈明知凯凯在撒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凯凯的小屁股狠狠地揍了几下。

分析: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建议:此时妈妈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2、想象和现实混淆事例: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星期天爸爸带悦悦到动物园。

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悦悦眼花缭乱。

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如果大象长了翅膀,它这么大块头就能带着我飞回家了。

回到家后,悦悦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分析: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

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

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

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3.理解性心理错位事例: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强强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机器猫”很好奇,一把枪过去自己先玩起来,那个小朋友哭哭啼啼地找老师告状了。

老师把强强叫到一边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

”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强强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而枪小朋友玩具的事情反而忘得一干而净了。

分析: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

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

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建议: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艾滋病皮肤性病血液内分泌精神科风湿呼吸传染外科骨科肛肠泌尿整形乳腺外科其他中医急救体检健康器械服务专栏评测博客专题调查视频自测论坛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扫一扫”分享核心提示: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第一反应就是批评,甚至是打骂。

但专家表示,孩子说谎基本上是“情有所缘”,家长不要光顾着指责孩子,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妥善处理。

4.表现欲萌动事例: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红苹果。

“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

”“我画好了!”康康第一个举起了手。

老师笑眯眯地对他点点头。

康康心里很美,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他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

“糟糕!”其实康康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分析: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幼儿期的孩子表现欲很强烈,当孩子学会一首新歌,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会搭一种新的积木样式或会做一种新的游戏,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

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建议: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

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

接下来对于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5.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事例:妈妈也骗人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

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

“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

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

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分析: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

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建议: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

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另外,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6.为取悦父母而撒谎事例:偷个小红花让妈妈表扬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的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

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地。

分析: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建议: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儿科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委员。

电话:021-962007【篇三:幼儿说谎的案例】(案例)家园合作,正确对待幼儿说谎行为。

散文吧>>(案例)家园合作,正确对待幼儿说谎行为。

家园合作——正确对待幼儿说谎行为园长:苗慧颖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几乎所有教师在家长工作中都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大小“事件”,自身的、来自他人的……个中滋味尽在不言中。

最近我园就遇到了一件工作二十几年第一次遇到的棘手“事件”。

一位小班的孩子家长在家中与孩子闲聊时,孩子对妈妈说,他在幼儿园坐急救车了,是某位老师一起送她去了医院。

急救车是个什么样子,如何开门,怎样的按钮,司机叔叔很喜欢他,还说要送他玩具小汽车,等等,孩子描绘得非常生动、逼真,并且哪位阿姨给他看病,他说他都认识。

家长非常急切地给班级老师和做园长的我打了电话。

事情的属实性经我调查,根本没有类似事情的发生。

而且这期间我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幼儿园,包括午间休息。

可是,家长依然相信孩子的说法是真实的,她认为孩子从来不撒谎,而且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孩子不可能描述得那样逼真,况且孩子以前根本也没有坐过救护车的经历。

家长不仅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了调查,并让孩子到医院指认,而且查找了“120”记录,还多次打电话追问老师到底是哪一天送孩子来医院的。

结果都没有调查到任何结果。

期间我们曾多次向家长说明,园里室内外均有24小时的监控录像,可以来园里查阅记录,可却遭到家长拒绝。

我们又提醒家长可以去公安分局调取小区监控录像。

家长去了分局,可结果仍是一无所获。

孩子虽然在小班,但与同龄孩子相比较他是很聪明的,而且心智也比同龄孩子要成熟很多,在老师们眼里是一位聪明懂事的孩子,尤其外貌体征更是让大家觉得可爱,三周岁多的年龄达到了七十多斤的体重,为此保健医在闲暇时间还经常单独带他在园里做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

园里的老师阿姨上上下下都很关注并非常喜欢他,是一位见了一面让人不容易忘记的孩子。

相关主题